Discuz! Board

 

 

搜索
楼主: admin
go

M 研究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11#
发表于 2024-12-27 10:11 |只看该作者
大豆的全球产业与贸易
[color=var(--GBK03A)]贸易与产业研究员

[color=var(--GBK04A)][color=var(--GBK04A)]用数据分析产业与贸易的发展





​关注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一、大豆概述

中国作为世界公认的大豆原产国,距今5000多年前,勤劳务农的中国人就开始种植大豆作物,将其作为植物蛋白补充的重要来源,经过千年劳作务农生活的经验,由黄大豆的加工、发酵带来了各种中餐食物的基础风味。大豆[Glycine max]富含异黄酮、卵磷脂、大豆多肽、低聚糖等多种人体所需营养物质,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在食品、饲料、保健及医学领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其中人畜需求中约60%的蛋白质和 30%的脂肪均来自大豆。大豆行业平稳发展对于国民生活质量提高与国家粮食安全都极为重要。

二、大豆行业的生产链

大豆行业作为一个农产品加工行业,其主要的原料为黄大豆,黑大豆,青大豆三种品种,上游产业主要为大豆的育种、种植、原料贸易和供应相关的产业,包括大豆品种培养、土地灌溉、肥料供应、农药喷洒、采购运输等,中游环节首先由豆油加工厂对大豆粗加工,通过低温榨取获得豆油与豆粕,之后通过大豆深加工产业对大豆或粗加工产品进行深加工(如饲料、豆制品、大豆蛋白、酱制品),下游为产品零售市场。
图1|大豆产业链
图2|大豆粗加工产品图豆油产业的主要流程是将大豆原料进行加工,通过萃取法、浸出法或蒸馏法等技术对油脂进行提取获得大豆毛油,再进行精炼加工对提取出来的油脂进行脱蜡、脱色、脱水、脱酸等精炼过程,以提高油脂的纯度和稳定性,同时也去除了油脂中的不健康成分后得到成品大豆油,伴随豆油生产得到的豆粕向脱脂大豆蛋白产业和畜牧业饲料加工业进行原料供应。
图3|豆油加工流程图大豆蛋白,即大豆蛋白质,是大豆类产品中主要氨基酸组成部分,含量约占38%,在基因结构上也是最接近人体氨基酸,是植物蛋白中为数不多的可替代动物蛋白的品种之一。大豆蛋白行业作为农副产品加工业,有利于上游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发展历来得到国家重视及大力支持。大豆蛋白加工业可以按原料处理方式分为粉状大豆蛋白和组织化大豆蛋白
图4|大豆蛋白分类

三、全球大豆供应现状分析

首先,由于大豆根茎具有天然的氮菌类吸附性,因此种植大豆是土地耕种休养补充肥力的重要手段,大豆一直以来在我国耕种农业生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19世纪后期的世界航海交流,大豆走出国门,在美洲地区大量推广种植。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公布数据,全球大豆产量在十年增长近1亿吨,受巴西大豆丰产影响,2023年全球大豆产量预计达到3.9亿吨。
图5|历年全球大豆产量(万吨)大豆作为许多国家支柱农产品,是生产食品的主要原料。下表为2022年全球大豆分国家种植、产出情况。2022年全球大豆总产量为3.48亿吨,大豆种植主要集中于巴西、阿根廷、美国、以及中印,其中巴西、美国大豆产量分别为1.62亿吨、1.16亿吨。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数据公布,在大豆种植方面,巴西、美国与阿根廷为主要大规模种植大豆的国家,巴西大豆种植面积为3916万公顷,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为3493万公顷,阿根廷产量种植面积为1646万公顷,但从大豆单产水平来看阿根廷的单产不如美国与巴西。
表1|2022年全球大豆产量、耕种面积、进口量和出口量

从大豆收割时期来看,北半球的美国、中国、印度收获日期在9~10月,南美的巴西、巴拉圭在3~5月收获、阿根廷收获期向后推迟一个月,由于全球大豆收获分南北半球,因此地区收割季节通常会带动全球大豆市场的价格波动。


图6|各国大豆种植月历根据美国农业部与中国农业信息部统计公布,全球大豆消费达到3.69亿吨,2022年美国国内大豆消耗量达到6596万吨,占全球大豆消费量的18%。中国是主要的大豆消费国,中国大豆消费量约为1. 08亿吨,占全球大豆消费量的29%。
图7|全球大豆消费量国别占比

关于大豆贸易方面,从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来看,本文选取HS6位编码120110(种用黄豆)、 120190(非种用黄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出口方面,2012年大豆贸易总量为9366万吨,之后进出口贸易量逐步上升,在2020年最高达到1.77亿吨,之后贸易量出现下跌,但大豆贸易总额在十年内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2021至2022年大豆贸易总量下降但贸易额不断上涨。


图8|全球大豆贸易图

从贸易产品结构来看,大豆贸易主要以非种用用途大豆为主,2022年全球贸易额为942.33亿美元,贸易量为1.55亿吨,占比超过98%。


表2|黄豆分产品全球贸易表从贸易产品价格来看,大豆国际贸易定价机制采用“一口价”定价加基差调节机制,降低交易双方价格风险,但定价权掌握在跨国粮食手中。目前,全球90%以上的大豆贸易参考CBOT大豆期货价格,根据美国芝加哥期货市场的大豆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到,在2014年至2020年全球大豆价格保持在8~12美元/蒲式耳,在2021至2022年期间大豆价格处于高位,最高涨至17.6美元/蒲式耳,与全球大豆贸易额变动基本一致。
图9|芝加哥期货市场大豆价格走势图(美元/蒲式耳)世界大豆运输销售业务主要被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四家公司垄断,其掌控了巴西、美国、阿根廷的大量大豆资源,形成了远超其他企业的资源优势。由下表知,目前受乌克兰战争带来的影响,嘉吉公司销售收入猛增至1770亿美元。在大豆进出口贸易上,2023年四个公司直接从事大豆(HS:120100)供应采购运输共4303万吨,其大部分大豆运输主要目的地为中国。
表3|国际四大粮商简介

分国家贸易情况,选取120100(大豆,无论是否破损)进出口数据,由下表可知巴西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2022年出口为79931万吨大豆,出口额达到472.10亿美元,占世界大豆总贸易额的50%;美国为全球第二大大豆出口国,进口额达到了347.68亿美元,占到全球市场的36.87%; 2022年全球大豆出口共计 1.71亿吨,中国进口约0.91亿吨大豆,占据全球大豆进口总量的53%,是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具有很强的进口依赖性。第二、三名分别为墨西哥和西班牙,进口量分别为652万吨、406万吨。


表4|2022年全球各国大豆进出口情况表从中游产业分布来看,全球大豆主要用于豆油压榨与豆粕饲料供应。将豆粕与豆油作为主要研究产品,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从下面的全球大豆油生产量图来看,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豆油生产国,具体来看中、美、巴西,阿根廷四国是主要豆油加工国,四国产量占据了全球大豆油生产的75%以上。
图10|2023年全球各国豆油生产量(万吨)

据此本文根据海关数据库中的进出口产品数据,选取了150710(大豆油及其馏分,原油,不论是否脱胶,未经化学改性者)、150790(大豆油及其馏分,除原油外,不论是否精制,但未经化学改性者)对大豆油的贸易情况进行具体产品分析。根据数据显示,世界主要豆油贸易以150710(大豆原油)为主,且贸易额在2020年后迅速增加,2022年总贸易额达到161.96亿美元。


图11|2022年全球豆油贸易情况

下表为大豆油制成品的全球进出口情况,其中印度进口豆油最多,总量达到437.40万吨,占据全球大豆油进口总量的33.02%,可以看出印度与我国的大豆市场同样存在“豆”不应求的局面,但具体看来,我国是中间加工产业需求推动的原料进口,印度则为最终制成品短缺引起的进口。阿根廷是世界豆油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占全球豆油出口贸易总量的35.13%。


表5|2022年全球各国豆油进出口情况

大豆的另一主要粗加工产品为豆粕,豆粕作为大豆豆油压榨后的副产品,其产量与豆油产出相辅相成。从下表来看, 2023年中美两国为世界第一、二大豆粕生产与消费国,但从总体来看两国生产量基本可以满足豆粕加工消费需求。


表6|2023年全球各国豆粕生产、消费和期末存量表

本文选取230400(油饼及其他固体残渣:不论是否磨碎或以颗粒形式,由大豆油提取而成)作为研究产品,从下表豆粕进口数据来看,2022年印度尼西亚进口豆粕最多,其次为越南,相比大豆油,豆粕可以作为畜牧养殖业饲料的原料,因此畜牧养殖产业蛋白饲料需求高的地区进口豆粕量更大。出口方面,阿根廷、巴西与美国豆粕出口量占全球出口的75%以上。


表7|2022年全球各国豆粕进出口情况表

四、中国大豆产业分析

中国作为大豆原产国,大豆种植一直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从上表的中国大豆产量来看,在2002年时大豆消费总量中国产大豆产占约为67.05%,但之后国产大豆已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下的巨大需求。目前我国大豆的进口依存度很高,大豆进口量仍是国产的 5倍多,而且我国大豆进口 /消费比值近年来一直保持 80%以上,其中对巴西、美国和阿根廷三国大豆进口最多,在2020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已突破到1亿吨,但受国际贸易局势带来的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上涨以及疫情带来的贸易不确定性,2021/2022年度的大豆进口量出现下跌。根据海关总署公布,2023年的预计进口大豆9940.92万吨。
图12|大豆消费量与国产占比(万吨)从2022年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口数据来看,巴西依然是我国大豆进口的主要贸易商,共进口5374万吨大豆,占比超过59%,中国进口大豆中美国大豆比例在2018年达到最低点后,目前进口占比上升到33%,阿根廷、加拿大对中国大豆进口排名稳定保持在前五名。
图13|2022年中国进口各国大豆占比情况(万吨)大豆不仅是重要的食品和饲料原料,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作物。通过提高大豆的自给能力和产量,可以有效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和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大豆是我国种植面积最高的油料作物,国家推出稳定大豆生产一揽子支持政策后,大豆种植面积已达到1024.37万公顷。从大豆种植区域来看,国内大豆种植主要分为:东北三省为主的春大豆区,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区,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区,两广、云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区。从产量上,东北大豆产量最高,其中黑龙江省大豆产量为953.37万吨,占全国大豆产量的47.01%。第二名内蒙古自治区产量为245.42万吨。
图14|2022年国内各省份大豆产量(万吨)

我国大豆消费结构上主要分为压榨消费、食用消费、种用消费、损耗及其他消费,其中大豆最主要的消费去向和消耗途径是压榨消费。在2022年大豆消费总量为10855万吨,相较与2021、2020年在总量上有所下降,大豆的压榨消费量也存在下降,但压榨消费占比依旧保持在84%左右。


图15|国内大豆消费结构(万吨)目前来看,国产大豆对应主要用于下游的豆制品产业、大豆蛋白行业、酱制品行业等;国外进口大豆则是饲料和食用油的主要原料。一吨转基因大豆压榨后,可以产出80%豆粕与20%豆油,豆粕可用于动物饲料,而豆油用于制作转基因大豆油。根据农业信息部公布数据,我国主要食用植物油的品种是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从下图可以看出植物油的产量由2016年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其中大豆油料主要依赖进口大豆,产量一直保持平稳,2023年大豆油产量占总植物油产量比值超过了33%。
图16|国内大豆油产量(万吨)

豆油根据用途主要分为食用大豆油与工业大豆油,我国大豆油消费以食用为主,占比超过85%。


图17|2023大豆油消费分布油脂加工企业统计目前我国规模以上植物油加工业共1564个,其中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有1430个,非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仅134个。从下表统计植物油加工企业可以看出,目前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粮油脂专业化公司作为头部企业,油脂压榨量大大超出其他企业。其中中粮、九三粮油、三河汇福与山东渤海实业三家企业主营业务为大豆油脂压榨。
表8|植物油加工企业“10强”豆粕是生产蛋白饲料的主要原料,中国农业农村部发布《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提倡利用杂粕、粮食加工副产物、食用动物副产品和微生物蛋白、昆虫蛋白等可利用的蛋白饲料资源,通过辅助酶添加剂制造的蛋白饲料来逐步取代饲用豆粕,因此豆粕占饲料比重正逐年下降,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工业饲料产量已到3.21亿吨,饲用豆粕消费量约为4181万吨,豆粕占饲料比重已下降到13%。
图18|历年全国豆粕产量、饲料产量及豆粕消耗量(万吨)

从国际贸易角度,我国豆油与豆粕主要用于国内生产消费,因此在该行业中国际贸易占比重较小。由于中国大豆加工厂开工率不高,但少数豆油厂生产存在原料不足,因此国内部分企业会选择进口部分大豆原油,进行加工精炼。另一方面国内豆粕产能过剩,对应的下游饲料行业豆粕需求下降,豆粕存在一定量出口。


表9|中国豆油、豆粕进出口情况表从大豆食品深加工产业看,2022年中国用于食品工业的大豆量达1533万吨,同比增长0.18%,其中,用于豆制品加工的大豆用量,约为940万吨,用于大豆蛋白约260万吨,酱油等约100万吨,直接食用(包括家庭自制豆浆等)约为230万吨。目前大多数豆制品是由大豆加工而来,大豆制品可分为熟制大豆、豆粉、豆浆、豆腐、豆腐脑、豆腐干、腐皮、腐竹等多类食品。豆制品中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达35%-40%,氨基酸配比完美,是最优质的完全蛋白。根据《中国大豆食品行业状况、趋势》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规模以上豆制品企业销售额达327.30亿元。
图19|全国大豆下游产业市场规模(金额单位:亿元)

在国际贸易方面,由于中国大豆下游产品主要用于国内消费需求,国际贸易量相对较少。仅选取210310(酱汁:大豆制作)研究,2022年该产品中国进口总额仅0.22亿美元,主要进口国为亚洲地区国家,中国出口大豆酱制品总额约为2.46亿美元,主要出口地为美国。


表10|2022年中国大豆酱汁分国家(地区)进出口情况(金额:万美元)

用数据分析产业与贸易发展,更多行业外贸数据,更多研究,请关注本公众号

联系我们:maoyichanye@163.com





[color=var(--GBL05A)]发布于 2024-04-28 20:06・IP 属地江苏

Rank: 9Rank: 9Rank: 9

12#
发表于 2024-12-27 10:41 |只看该作者
「年报」蛋白粕:全球大豆预计丰产,粕类将艰难寻底
新浪财经2024-12-21 19:00




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p=30, null, left]来源:市场资讯


[p=30, null, left]五矿期货微服务




[p=30, null, left]农产品高级分析师


[p=30, null, left]王 俊


[p=30, null, left]从业资格号:F0273729


[p=30, null, left]交易咨询号:Z0002942




[p=30, null, left]农产品分析师


[p=30, null, left]斯小伟


[p=30, null, left]从业资格号:F03114441


[p=30, null, left]1


[p=30, null, left]年度评估及策略推荐


[p=30, null, left]23/24年度,美国大豆虽小幅减产300万吨但供应明显超过出口及国内消费需求,巴西大豆的旧作库存压力使900万吨的巴西大豆减产也对大豆价格下行于事无补,叠加阿根廷2300万吨级的丰产,全球大豆供应明显超过国内需求,美豆及国内豆粕中枢大幅下行,符合我们2023年底年报提出的“今年5月巴西大豆升贴水深度负值将大概率重演,全球豆系定价可能类似15/16年度跌破巴西种植成本” 剧本。


[p=30, null, left]24/25年度,全球大豆供应中美豆已实现810万吨的丰产,截至12月初巴西及阿根廷的大豆生产形势也较好,市场预期全球大豆将出现3000万吨级的供应过剩,从而盘面美豆也已交易到990美分/蒲一线。24/25年度南美再次出现大幅减产的情形几乎只在弱拉尼娜可能对阿根廷大豆形成减产上,但美豆已实现丰产810万吨,巴西恢复性增产至少也在1000万吨以上,24/25年度全球大豆供应增加的现实难改。需求端,近年来作为豆粕需求增长引擎的中国需求已见瓶颈,其他国家的需求增速仍较慢,难以承接超额供应。基本面看,24/25年度,美豆及豆粕仍然是显著供大于求局面,不过目前美豆价位已较低,巴西的新作成本也在900美分/蒲一线,未来美豆的走势仍然需要分情况看待。而对于国内豆粕,由于特朗普上任则多一层贸易战交易的因素,连粕波动率将会增大,会出现更多的买入贸易战预期、卖出供大于求现实的局面。


[p=30, null, left]我们可以假设:若巴西大豆实现1600万吨增产,且阿根廷平产,美国已增产810万吨。因大豆市场首次出现在全球大豆压榨调增了1000万吨的情况下,仍然有3000万吨级的过剩,这种情况下全球大豆有在2025年1月基本定产后跌破巴西成本的可能性,直到新季度播种面积大幅下调才能现转机,但2025年上半年美豆面积若无大幅下调,美豆价格将始终承压;若由于拉尼娜天气影响,南美出现偏干天气,巴西仅增产1000万吨,阿根廷减产1000万吨,仍将有充足大豆产量及库存供应全球,全球豆系的价格可能在目前基础上低位震荡;若因气候因素超预期发展,巴西恢复性增产不利,阿根廷因干旱减产,全球大豆价格或有反弹,但此种情况概率较小。对于国内豆粕,在24/25年度原料成本低迷的情况下,大的中枢仍然同美豆低位运行,期间因贸易战预期新年度豆粕与美豆走势或阶段性相违背,但受制于全球大豆丰产形势,给出的高榨利容易回落,反弹抛空为主。总体而言,24/25年度美豆及豆粕将经历艰难寻底过程,直到出现供应端的形势反转。


[p=30, null, left]2


[p=30, null, left]年度豆粕期现货行情回顾


[p=30, null, left]2024年油脂行情回顾




[p=30, null, left]美豆具有农产品与宏观的双重属性,大连豆粕定价在美豆盘面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季节性、出口升贴水、海运费、到港、国内豆粕基差、豆油基差等因素,由于近年来压榨厂集中度越来越高,在压榨利润过低时,诸如到港受阻、停机挺基差等事件频频发生。而今年的经验是,季节性仍然需要服从大的供需背景,因季节性的上涨达到了当年供需所能容纳的利润高点之时,若天气一路正常,则反而是很好的做空机会,形成反季节性。如2023年11月巴西开局的干旱,导致美豆盘面上涨,随着12月中旬降雨预报回归,美豆开启了漫漫熊市。进入到2024年初2月到4月,美豆价格已触及阶段低点,美豆管理基金空头创记录,因担忧南美收割尾部风险及美豆种植预期调整风险,美豆有所反弹,随后又在5月交易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洪水,从而推动美豆达到阶段高点。此时美豆开局降雨充沛,达到了近100多年排名前几的降雨水平,市场小部分观点认为降雨过量可能对美豆播种有影响,不过事实最终证明这只是多头的心理安慰,实际美豆开局正是风调雨顺,从而开启了反季节性的下跌模式。


[p=30, null, left]库销比与美豆价格规律:美豆仍受高库销比预期压制




[p=30, null, left]美豆、全球大豆库销比美豆盘面种植利润率呈明显反比关系。用美豆活跃合约的最低价、平均价及最高价除以当月的预测种植成本可以得出盘面种植利润率。其中预测种植成本(美元/蒲式耳)每月均有变化,由USDA—ERS公布的种植成本(美元/英亩)除以每月USDA平衡表中的单产(蒲式耳/英亩)预估得到。可以看出,盘面种植利润率与大豆的预测库销比几乎成反比,价格高低点表现尤其明显。目前美豆活跃合约最低点低于2024年大豆成本约17%,近十年如此大幅度出现在2018年7-9月及2019年5-9月,幅度分别为(-18%,-13%)、(-20%,-14%),当时美豆库销比预期在20%附近,全球库销比预期在30%附近。目前,USDA预估美豆新作库销比10%左右,全球新作库销比31.82%,从运行规律来看,本轮美豆的低位支撑或在900-950美分/蒲左右,即低于美豆成本约22%左右。美豆的反转需要全球供需形势的扭转,且更多需要靠供应。


[p=30, null, left]3


[p=30, null, left]24/25年度大豆供应分析


[p=30, null, left]24/25年度美豆丰产已成定局




[p=30, null, left]2024年美国大豆优良率处近年同期高位,支撑较高单产水平。2024年12月月报未进一步下调美豆单产,24/25年度美豆丰产已成定局。


[p=30, null, left]南美大豆生长季节性




[p=30, null, left]巴西大豆种植的主要月份在11月,生长关键期在12-2月。截至12月1日CONAB预计巴西大豆播种率为90.0%,上周为83.3%,去年同期为83.1%。阿根廷大豆的主要种植月份在11-12月,截至12月4日,2024/25年度阿根廷大豆计划种植1860万公顷,种植进度53.8%,上周值44.4%。因此,南美似乎还有较长的天气交易窗口。


[p=30, null, left]截至12月5日南美累积降水正常




[p=30, null, left]巴西降雨的季节性是在5月以后进入旱季,直到10月,降雨量会明显回升。2024年8月及9月的巴西降雨比旱季常态还更干旱,当时市场讨论推迟播种一度支撑盘面,但巴西的季节性降雨恢复之后,其雨量通常大大超过大豆所需水分。阿根廷产区降雨的季节性同样类似在5月至10月为旱季,11月之后降雨会有回升,但阿根廷的降雨量绝对值比较低,后期出现天气风险的可能性相对更高。


[p=30, null, left]目前,南美大豆产区的累积降雨量正常,阿根廷高于去年水平,略低于常态。巴西因前期降雨偏少略低于去年,达到常态水平。


[p=30, null, left]南美大豆产区未来16天及远期天气预报较好




[p=30, null, left]目前GFS未来16天及ECMWF的南美预报降雨也较为正常,虽然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及乌拉圭的降雨偏少,但总体形势较好。


[p=30, null, left]弱拉尼娜对南美气候的影响较小




[p=30, null, left]拉尼娜今年的发展不及预期,6月时NOAA曾预测7月NINO3.4指数转负,并在7月进入拉尼娜现象,且中性预测为11月左右达到-1.5的中等强度拉尼娜气候,但目前为止尚未进入拉尼娜,且中性预测的峰值强度在-1以内,成为弱拉尼娜,并在2月左右转为ENSO中性气候。


[p=30, null, left]根据NOAA的官方说明,在12月到2月之间,ENSO指数与南美的降水增加成正相关关系,由于2月之前可能面临弱拉尼娜气候,气候角度上看对南美12到2月的影响较小,也不排除会有小幅干旱的影响,形成盘面的波动。


[p=30, null, left]供应小结:24/25年度大豆产量增幅最乐观可达3000万吨


[p=30, null, left]美豆方面,虽然11月单产大幅下调,但市场反应平淡,因其仍实现了810万吨级的增产,美豆的平衡表宽松程度虽下降,但仍处于历年同期高位,而从历史上看,美豆的12月单产下调概率较小,其丰产已成定局。


[p=30, null, left]南美方面,目前产地降雨基本正常,预报降雨也在正常范围内,主要的生长期在12-2月,巴西的季节性降雨绝对值通常远大于大豆所需水分,因而在雨季出现干旱的概率较小,在12月之后即可对巴西丰产程度有定性,可能的天气风险或是拉尼娜引发阿根廷减产,需持续关注拉尼娜的发展情况。在目前弱拉尼娜背景下,倾向于南美丰产可能性较大,也不排除会有小幅干旱的影响,形成盘面的波动。


[p=30, null, left]总体来看,若巴西大豆实现1600万吨增产,且阿根廷平产,美国已增产810万吨。因大豆市场首次出现在全球大豆压榨调增了1000万吨的情况下,仍然有3000万吨级的过剩,这种情况下全球大豆有在2025年1月基本定产后跌破巴西成本的可能性,直到新季度美豆播种面积大幅下调才能现转机;若由于拉尼娜天气影响,南美出现偏干天气,巴西仅增产1000万吨,阿根廷减产1000万吨,仍将有充足大豆产量及库存供应全球,全球豆系的价格可能在目前基础上低位震荡;若因气候因素超预期发展,巴西恢复性增产不利,阿根廷因干旱大幅减产,全球大豆价格或有反弹,但此种情况概率较小。


[p=30, null, left]4


[p=30, null, left]24/25年度豆粕需求分析


[p=30, null, left]需求:豆粕—前十国家地区之外自然需求增量300万吨左右




[p=30, null, left]全球豆粕需求仍然在缓慢增长,不过增长率看起来已经很低,目前全球前十豆粕消费国占全球豆粕消费超75%,且已经维持在这个水平超过10年。豆粕的需求增长基本围绕这十个国家变动,前十需求国需求量的变动占全球豆粕需求量变动的70%以上,其余国家(占全球豆粕消费25%)的年平均豆粕需求增长为4%,相当于对全球豆粕需求的变动能有正向贡献1%即约245万吨。中国对全球豆粕消费变动占据了绝对的支配地位,体现在单个国家近几年豆粕需求变动能超过100万吨的只有中国。


[p=30, null, left]需求:豆粕—中国大豆需求已经稳定




[p=30, null, left]目前,中国人均蛋白消费已经见顶,动物蛋白跟日本水平接近,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中国已经连续六年对大豆的进口在9000万-1亿吨,23/24年度(以10月至次年9月计算)中国进口约9900万吨大豆,预计24/25年度大豆进口较难大幅增长。


[p=30, null, left]需求:豆油—2025年美生柴豆油需求较难增长,巴西生柴稳步推进




[p=30, null, left]据EIA数据,2023年1-12月,美国可再生柴油生物柴油中豆油消耗约为13044百万磅约590万吨豆油,按2023年EPA的法规,其使用量已经达到了2025年的要求。2024年前9月,FAME产能小幅下滑,产量也跟随下滑,而可再生柴油产能大量投产,带动可再生柴油产量提升,总体前9月的生物质柴油产量较2023年同期大幅增长,然而豆油消耗量却在441万吨左右,较2023年同期微幅下降,线性外推2024年仅需要同样的600万吨豆油即可满足投料需求,其中主要是因废弃油脂及菜油的投料大幅增加,特朗普上台之后对加拿大的关税政策及对中国的UCO限制可能有利于豆油消耗量进一步增长,但目前的生柴产量已经超过RFS规定的义务量,未来美豆油的需求增量空间并不大。


[p=30, null, left]巴西2024年通过了第 528/2020 号法案,旨在扩大生物柴油和其他生物燃料(如乙醇、绿色柴油和生物甲烷)的生产和使用。该法案目前已返回众议院进行最终表决。到2030年,柴油中的生物柴油含量将从14%上升至20%。因此,巴西的生柴掺混比例每年或提高1%,带来约50万吨豆油消耗量的增长,即约250万吨大豆压榨需求。


[p=30, null, left]5


[p=30, null, left]USDA及五矿大豆平衡表预估


[p=30, null, left]结论:24/25年度大豆供应乐观增约3000万吨,需求自然增约550万吨




[p=30, null, left]24/25年度美豆在单产较高、种植面积增加情况下预计增产810万吨,巴西大豆预计恢复性增产1600万吨。需求端巴西生柴预计带来250万吨大豆压榨需求,全球大豆自然增长压榨需求在300万吨左右,总需求预计增加550万吨。供大于求背景下,库销比预期较高,触及往年低于成本运行时期水平,因此目前CBOT大豆价格在成本之下运行。


[p=30, null, left]24/25年度预判:预期未反转之前,美豆底部震荡,反弹抛空


[p=30, null, left]供应端:目前,美国大豆供应丰产格局已定。巴西端,由于全球化肥、农药价格下降,成本下降至900美分/蒲一线,种植面积小幅增加。目前南美大豆正在种植及生长期,仍有天气交易窗口,但巴西减产概率较小,阿根廷可能有尾部风险,但目前全球大豆供应增加预期仍然持续,当前全球大豆预期在3000万吨附近。


[p=30, null, left]需求端:大豆的需求较难看到大幅度利好,主要是中国的大豆需求已经稳定,其他发展中国家每年的豆粕自然需求在250万吨,对应大豆约300万吨自然需求;生物柴油政策带来的大豆需求不稳定,受到原油价格、生物柴油技术提升(对豆油需求比例下降),目前24/25年度较稳的增量来自于巴西每年1%的掺混比例提升。预计合计有550万吨大豆自然增长需求。因此,大豆需要靠降价来适应供应增长,从而获得自然需求增长之外的量。u u未来区间预判:对于本轮美豆,在库销比预期没有大幅扭转之前,预计美豆在(-20%,-10%)类似区间运行,即(900,1050)美分/蒲区间。


[p=30, null, left]阶段性走势:2018年9月,美豆小幅走出低迷区间(仍然长期亏损)是因为贸易战缓和情绪(中国承诺购买美国大豆),库销比预计小幅反转,从而走出一波反弹;2019年5月则因美豆播种面积预期下降,库销比预期反转,走出小幅反弹趋势。对于2024年,预计美豆低点900-950美分/蒲,之后跟随贸易战及南美种植情况而定,若未出现大幅减产预期,未来美豆将持续低于成本运行,甚至有跌破巴西成本线900美分/蒲的可能性,直到2025年4-5月美豆种植或才见转机。


[p=30, null, left]国内豆粕:贸易战预期下的豆粕估值




[p=30, null, left]由于特朗普将担任下一任美国总统,其释放的贸易战信号较强烈,不得不把贸易战下的豆粕估值纳入考虑。在无贸易战背景下,我们认为由于24/25年度油脂的格局好于粕类,油粕比仍然会处于偏高状态,预计国内豆粕运行区间上限在3150元/吨左右,下限在2500-2600元/吨附近,不排除在国内库存大幅高企或南美丰产完全兑现时跌破2500元/吨,但此时容易形成底部。


[p=30, null, left]有贸易战情形下,非理性情绪可能会推高国内豆粕榨利,此时豆粕的中性价格在3000元/吨左右,考虑到全球大豆丰产形势,可在榨利较高时做空,而底部可能出现在2600-2900元/吨区间。总体而言,24/25年度豆粕将经历艰难寻底过程,直到出现供应端的形势反转。


[p=30, null, left]免责声明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全盛隆workbbs

GMT+8, 2025-4-30 09:44 , Processed in 0.037876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