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盛隆发货跟单系统

标题: M 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24-12-27 09:58     标题: M 研究

 行业刊物《油世界》称,2024/25年度(2024年10月至2025年9月),全球豆粕出口量估计为8100万吨,同比提高11%,部分取代了葵花籽粕和菜籽粕的需求。豆粕出口增长是受到全球大豆压榨强劲增长的推动。
作者: admin    时间: 2024-12-27 09:59

07月24日 15:21
《油世界》的分析师将2024/25年度全球豆粕产量的预测上调170万吨,至创纪录高的2.69亿吨。这比上一年度高出1080万吨。专家们预计,产量在过去两年增长了9%。大豆加工量增加的同时,油菜籽和葵花籽加工减少。因此,尽管2024/25年度豆粕产量增加,其他七种油籽粕的产量则将至少每年下降140万吨。早些时候有预测称,由于大豆收成的增加,欧盟国家将在2024/25年度增加豆粕产量,但仍将是该产品的净进口国。在2023/24年度,欧盟豆粕进口量为5年来最低,比上一年度减少了近100万吨。
作者: admin    时间: 2024-12-27 10:00

[color=rgba(0, 0, 0, 0.9)]https://finance.sina.com.cn/7x24/2024-07-24/doc-incffmwa7186181.shtml
豆粕:全球大豆供应宽松,豆粕或持续低位震荡[color=rgba(0, 0, 0, 0.9)][color=var(--weui-LINK)][url=]正信期货[/url] [color=var(--weui-FG-2)]2024年10月18日 17:14 [color=var(--weui-FG-2)]
湖北


[color=rgba(0, 0, 0, 0.9)]

以下文章来源于正信期货研究院 ,作者正信产业研究院

[color=var(--weui-LINK)]
正信期货研究院.

正信期货关于产研信息专业的发声地。专注为产业客户提供新鲜及时、深度专业的资讯及策略建议




[color=rgba(0, 0, 0, 0.9)]

作者:正信期货 农产品小组


摘要

10月USDA报告对美豆丰产再次确认,同时维持全球大豆供应保持充足预期,全球豆系价格整体承压。不过季节性来看,四季度美豆出口销售仍有提升预期,巴西大豆播种缓慢,但目前天气较转好对大豆播种及生长均存在利好,而国内四季度豆粕下游需求有提升预期,且将面临持续去库过程。总体来看,豆粕内外盘并未形成共振,豆粕价格难以形成单边行情,或将持续处于低位震荡。


美豆及全球大豆供应预期充足


10月USDA报告再次确认美豆丰产的事实。虽然美豆单产被下调0.1蒲/英亩,但53.1蒲/英亩的单产仍处近20年同期最高;与此同时,美豆种植面积保持在8710万英亩,处于近20年第5位,从而产量录得45.82亿蒲,为近20年第二高位,仅次于2018年的46.90亿蒲。本次美豆单产下调的主要原因在于,9月以来美豆产区天气持续干燥,从产区干旱面积来看,8月30日仍仅有12%的区域受到干旱影响,处于往年同期偏低;但至9月27日干旱面积便上升至30%,处于往年同期高位。由此带来美豆优良率出现小幅下调,从8月末的68%下调至9月末的64%。不过64%的优良率仍处于往年同期偏高位置,从而本次单产仅仅是小幅下调。另外当前美豆已经处于收割期,产量基本形成,而USDA对美豆单产调整相对充分,未来继续调整幅度或有限,即本年度美豆丰产基本确认。


USDA报告继续保持南美大豆丰产预期。其中巴西大豆产量保持1.69亿吨,为历史最高;阿根廷大豆产量保持5100万吨,为正常年份相对较高水平。对于巴西大豆产量,市场曾有过下调预期,原因在于今年6月到9月巴西大豆产区降雨稀少,导致大豆播种时间窗口后移,不过播种时间窗口后移并不一定能改变巴西大豆产量预估,毕竟目前巴西雨季已经来临,预计之后巴西大豆生长状况将保持良好。


USDA报告小幅下调全球大豆产量预估,但仍为历史同期最高。下调原因主要美豆产量减少,其他大豆主产国产量基本均未变动。伴随着其他供应与需求项存在小幅调整,全球大豆期末库存小幅上调至1.3465亿吨,库消比录得33.44%,为近20年同期最高水平。







国内外季节性因素多空并存


美豆及全球大豆丰产基本确定美豆及国内豆粕价格持续处于低位的格局,而季节性的供需变化将影响价格变化的节奏。


供应端来看,目前最大的影响因素是美豆收获及出口节奏和巴西大豆播种进度。10月以来,美豆产区降雨稀少,大豆收割不断加速,截至10月15日大豆收割率录得67%,处于近10年同期最快水平。大豆收割偏快加速美豆上市供应,美豆出口销售及出口检验均处于较快水平。而根据中国进口大豆买船统计,因暂无压榨利润国内对11月和12月的大豆采购稀少,未来美豆出口销售仍有增长空间。另外受前期干旱影响,巴西大豆播种进度偏慢,尤其是最大主产州—马托格罗索州,往年正常播种时间在9月中旬,今年往后推迟一周至中下旬才开始播种。而整体速度来看,截至10月13日巴西大豆播种率9.1%,远低于前三年均值的21.4%。供应端的节奏在一定程度上对美豆价格存在支撑。


国内端来看,进口大豆供应仍处于较高水平,不过在四季度有到港减少预期。原因在于受油厂大豆持续胀库影响,三季度国内大豆采购量减少,预计四季度国内大豆将面临不断去库过程。而从豆粕下游养殖端来看,2023年6月至2024年4月能繁母猪存栏处于持续去化过程,不过受生产效率的提升,生猪存栏预计降幅有限,且随着四季度腌腊、灌肠等对肥猪的需求提升,目前生猪标肥价差持续缩窄,预计四季度二育压栏现象明显。综合来看,四季度下游养殖对饲料需求预计环比提升,或将加速豆粕去库过程。








内外盘未形成共振,豆粕价格将处于低位震荡


全球大豆供应预期充足,但阶段性国内外均有支撑,豆粕内外盘并未形成共振,豆粕价格难以形成单边行情,或将持续处于低位震荡。四季度我们仍需关注美豆出口销售进度,在压榨利润偏低下国内买船能否对美豆形成支撑;而随着巴西大豆播种推进,四季度巴西大豆产区天气将成为关注重点。目前巴西雨季来临,整体降雨充沛,而更长期的气候则需关注拉尼娜的发展进程。10月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PC)继续预估9月-11月拉尼娜发生概率为60%,而在拉尼娜气候背景下,巴西南部和阿根廷均有遭遇干旱的可能。



作者: admin    时间: 2024-12-27 10:01

2024/25年度全球豆粕产量将达创纪录的2.69亿吨
https://www.100ppi.com  2024年07月26日 11:23  生意社
生意社07月26日讯
德国汉堡的行业刊物《油世界》预计2024/25年度全球豆粕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69亿吨,较早先预估值高出170万吨,比上年高出1080万吨或4.2%。和两年前相比,今年产量将增长9个百分点。

  (文章来源:生意社)
作者: admin    时间: 2024-12-27 10:03

粕类:全球供应宽松格局延续 豆粕终端随采随用
新浪财经2024-12-06 14:09





[p=30, null, left]来源:广发期货 作者:广发期货


[p=30, null, left]研报正文


[p=30, null, left]【现货市场】


[p=30, null, left]昨日沿海主流区域油厂报价下跌,其中天津2910跌30元/吨,山东2830跌20元/吨,江苏2820元/吨跌20元/吨,广东2840跌20元。


[p=30, null, left]全国主要油厂豆粕成交18.48万吨,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15万吨,其中现货成交10.63万吨,远月基差成交7.85万吨。开机方面,今日全国动态全样本油厂开机率上升至49.70%。


[p=30, null, left]【基本面消息】


[p=30, null, left]南美大豆产区近期的降雨继续支持作物生长。巴西大豆种植近乎完成,预测机构在过去一周纷纷上调了他们对巴西收成的预测。


[p=30, null, left]Price Futures Group副总裁Jack Scoville称:“人们正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南美天气上,他们发现情况很好,所以市场越来越难反弹。”


[p=30, null, left]交易商称,全球出口需求也正从美国转向巴西大豆,最近几日巴西大豆价格已经下跌。与此同时,由于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市场对未来中国对美国大豆的需求担忧令市场承压,特别是新作合约。


[p=30, null, left]美国农业部将于周四1330GMT(北京时间周四21:30)发布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报告出炉前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截至11月28日当周,美国大豆出口销售料净增110-257.5万吨。其中2024-25年度料净增110-250万吨,2025-26年度料净增0-7.5万吨。


[p=30, null, left]【行情展望】


[p=30, null, left]巴西种植顺利推进,丰产预期较强,美豆上方受压制。但需求相对较好,出口销售持续好转,也一定程度支撑价格。美豆目前已跌至成本线以下15%,继续下跌相对受限。国内近期通关问题整体影响有限,下游维持随采随用,库存充裕,整体缺乏提振。


[p=30, null, left]继续关注宏观方面及海关政策影响,中期焦点在美豆销售、单产调整、及巴西新作种植表现上,策略上空间不大,反套及油粕比多头操作为主。


[p=30, null, left]免责声明: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被广发期货有限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广发期货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报告内容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所述品种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投资者据此投资,风险自担。本报告的最终所有权归报告的来源机构所有,客户在接收到本报告后,应遵循报告来源机构对报告的版权规定,不得刊载或转发。


[p=30, null, left](转自:曲合期货)





作者: admin    时间: 2024-12-27 10:04

美国豆粕出口销售激增:全球农业供应链的新动向
2024-08-16 05:53 发布于:北京市


美国豆粕出口销售激增:全球农业供应链的新动向 概览

近期,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最新一周豆粕出口销售报告显示,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对美国豆粕的需求显著增长,这不仅反映了全球农产品市场的活跃,也预示着全球农业供应链正在经历一系列复杂且动态的变化。

全球需求概况

分析与影响

美国豆粕出口销售的增长,对全球农产品市场产生了多重影响。首先,它强化了美国作为全球豆粕生产和出口中心的地位,为美国农业经济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次,对于依赖进口豆粕的国家而言,这一趋势可能带来价格波动风险,尤其是对于那些依赖单一来源供应的国家,需要考虑供应链的多样性和风险管理。最后,这也反映了全球农业产业链的紧密联系,以及对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共同需求。

投资建议与风险考量

对于投资者而言,美国豆粕出口销售的强劲表现提供了潜在的投资机会,特别是在关注农业板块的基金或个人投资者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农业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包括天气变化、国际贸易政策调整、汇率波动等,因此,在投资决策时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采取稳健的风险管理策略。

结语

美国豆粕出口销售的激增,不仅是全球农产品贸易的一个缩影,也是全球农业供应链韧性与活力的体现。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各国和地区的农业政策制定者、生产商、贸易商以及投资者都需要保持高度敏感,灵活应对市场动态,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与高效运行。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具体投资决策需结合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及市场最新动态进行判断。


作者: admin    时间: 2024-12-27 10:05

全球豆类期价弱势依旧
新浪财经2024-12-18 08:25





[p=30, null, left]来源:饲料行业信息网


[p=30, null, left]  供应压力持续释放


[p=30, null, left]  考虑到美豆收获即将结束,而巴西大豆要到明年初才会开始收获,南美大豆有效供应阶段性下降,市场需求季节性转向美豆,市场关注美豆出口节奏对价格的支撑。此外中美贸易关系前景不乐观,继续压制市场情绪,美豆期价仍运行在1000美分/蒲式耳关口下方。


[p=30, null, left]  美豆期价全年震荡下行


[p=30, null, left]  2024年,CBOT大豆的年内高点出现在1月初的1290美分/蒲式耳。随着南美大豆收割的不断深入,南美大豆丰产预期逐渐兑现,南北美大豆出口竞争形势日趋激烈,美豆出口仍将持续受到南美大豆上市的冲击。美豆期价承接了2023年年末的高位回落趋势,年初便是2024年全年的高点。


[p=30, null, left]  3—5月下旬,CBOT大豆期价震荡反弹,随着美农种植面积意向报告发布日期逐渐临近,市场开始关注美豆春播前景。随着市场对天气变化关注程度的提高,美豆期价呈现明显的天气市波动特征。与此同时,巴西洪灾影响持续发酵,CBOT大豆期价从1140美分/蒲式耳反弹至1250美分/蒲式耳。


[p=30, null, left]  5月末—8月中旬,美豆生长状况良好,提升了市场对今年美豆的产量预期。随着美国中西部作物巡查结果进一步印证了美国大豆丰产的预期,美豆期价持续承压。美国和南美的大豆供应预期持续创出历史新高,秋季收获前美国农户加快抛售陈豆库存,对美豆期价再度构成压力。CBOT大豆期价迎来流畅的下跌行情,并在8月中旬创下955美分/蒲式耳的年内低点。


[p=30, null, left]  8月下旬—9月下旬,随着美豆进入收割期,市场对天气题材的关注视角逐渐完成南北美市场的切换。巴西大豆产区的天气题材持续发酵,为美豆期价累积天气风险升水。CBOT大豆期价止跌反弹至1066美分/蒲式耳。


[p=30, null, left]  10月初—12月末,美豆收割加速进行,创纪录丰产预期兑现。南美大豆产区旱情缓解,播种提速,作物生长期的天气形势受到关注。但是拉尼娜现象发生时间延后以及强度不断调降,令市场对天气题材的关注度有所下降。在南美大豆出口能力逐渐降低之后,美豆的出口节奏备受市场关注。尤其是在美国大选以及新政府贸易政策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买家防御性采购导致美豆出口装运被迫前置,市场情绪持续转弱,CBOT大豆期价再度下行,跌破1000美分/蒲式耳关口持续承压,虽然并未再创新低,却将弱势格局延续至年末。


[p=30, null, left]  DCE豆粕期价弹性高于美豆


[p=30, null, left]  2024年,DCE豆粕主要受到CBOT大豆期价的影响,1—2月下旬,在国内供应预期转向宽松的背景下,豆类价格持续承压。油厂豆粕库存压力依然较大,部分地区油厂催提货甚至胀库情况依旧明显。下游采购情绪不高,多数维持基本库存为主,DCE豆粕期价一路下行。


[p=30, null, left]  3—5月下旬,受降产能、限制开工、控制提货量等因素影响,部分油厂出现缺豆停机情况,整体开工率下降。随着贸易商整体心态发生转变,豆粕基差明显走强,下游饲料企业在物理库存天数历史同期低位的背景下,被动补库情况有所增加,部分饲料企业配方中提高豆粕添加比例,供需结构由此前宽松转向偏紧,豆粕价格获得较强支撑,DCE豆粕期价止跌反弹,创出年内高点——5月末的3659元/吨。


[p=30, null, left]  6—8月中旬,国内市场供应持续宽松。上游油厂胀库依然较为突出,贸易商卖货积极性较高,下游需求又整体表现较差,除受到催提影响之外,多数买货积极性并不高。油厂豆粕库存创下近7年来新高。油厂豆粕库存消化乏力,供强需弱格局显现,DCE豆粕期价8月下旬创下阶段性低点2908元/吨。


[p=30, null, left]  9—11月初,DCE豆粕期价在2930~3150元/吨区间震荡,进口大豆到港压力逐渐减轻,国内大豆库存进入去化通道。油厂开工率逐渐攀升,以按需生产为主。油厂豆粕库存高位去化,下游提货节奏保持高位,远期基差采购较为积极。受到菜粕政策面的不确定性影响,部分饲企做好修改饲料配方、降低菜粕添比的心理预期,饲料企业豆粕物理库存天数明显上升。豆类库存开始自产业链上游逐渐向下游进行转移,DCE豆粕期价获得支撑,表现强于CBOT大豆。


[p=30, null, left]  11月中旬—年末,随着进口大豆到港超预期,南美大豆丰产预期不断增强,DCE豆粕期价一改前期强势再度破位下行,并在12月创出年内新低2608元/吨,弱势格局延续至年末。


[p=30, null, left]  全球大豆产量大幅增长


[p=30, null, left]  从美国农业部的预估报告来看,全球油料2024/2025年度产量预计为6.8337亿吨,同比增长4.7%。从不同品种的产量变化来看,大豆、花生、棉籽的增产是主要的贡献量,虽然油菜籽和葵花籽的产量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相比大豆庞大的增产规模,难以撼动全球油料增产的大趋势。


[p=30, null, left]  具体来看,大豆2024/2025年度产量预计为4.25亿吨,同比增长7.8%;花生2024/2025年度产量预计为5037万吨,同比增长1.7%;棉籽2024/2025年度产量预计为4210万吨,同比增长1.9%;棕榈仁2024/2025年度产量预计为2085万吨,同比增长3.5%;油菜籽2024/2025年度产量下降至8724万吨,同比下降2.9%;葵花籽2024/2025年度产量预计为5044万吨,同比下降10%。如果全球油料产量如期大幅增长,那么全球油料2024/2025年度的年末库存将迎来进一步修复,预计2024/2025年度全球油料库存将恢复至1.4767亿吨,同比增长12.2%,超过2018/2019年度的峰值1.3382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如果美国农业部的预估实现,全球大豆2024/2025年度的库存消费比将进一步回升至22.56%。因此,决定全球油料库存能否持续修复的关键因素就在大豆品种能否如期实现增产上。


[p=30, null, left]  大豆市场主要关注的是南北美大豆产量的变化。


[p=30, null, left]  美国大豆产量方面,美国农业部预计2024/2025年度美国大豆产量为1.214亿吨,同比增长7.2%,虽然美豆总供给增幅显著,但需求同样上调。2024/2025年度美豆出口攀升至4966万吨,同比增长7.7%,同时美国国内大豆压榨消费旺盛,2024/2025年度美国大豆压榨有望攀升至6558.9万吨,同比增长5.4%。整体来看,受到期初库存攀升和产量大幅增长的双重影响,虽然出口和压榨量保持增长,却难以改变库存攀升的格局,从而导致美豆2024/2025年度期末库存进一步攀升至1279万吨,库存消费比小幅攀升至10.81%,连续4年出现回升。因此,我们看到美豆产量上调对全球大豆产量的增长带来贡献,同时期末库存的回升也对全球大豆库存的修复作出贡献。


[p=30, null, left]  从南美市场来看,美国农业部预计2024/2025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为1.69亿吨,同比大幅增长10.5%,叠加年度结转期初库存攀升至4730万吨,同比大幅增长3.3%,从而导致整体总供给量攀升至1.9711亿吨,同比增长3.4%;出口量上调至1.055亿吨,同比增长1.2%;压榨量小幅下降至5400万吨,同比下降1.3%,但饲用消费增长至410万吨,同比增加6.5%。由于出口和饲用消费的增幅难以消化庞大的产量增幅,最终巴西大豆2024/2025年度期末库存攀升至3351万吨,同比增长19.8%,库存消费比也将从2023/24年度的17.18%回升至20.48%。正是由于对巴西大豆产量的乐观预估,充盈了全球大豆的供给,因此,巴西大豆产量的变化将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也将成为影响全球大豆库存修复节奏的重要变量。


[p=30, null, left]  此外,从南美另一大豆主产国阿根廷市场来看,美国农业部预计2024/2025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为5100万吨,同比增长5.8%;期初库存预计为1690万吨,同比增加3.2%;出口量450万吨,同比下降12%,压榨量增长至4000万吨,同比增长9.4%;饲用消费增长至760万吨,同比增长4.8%。在期初库存修复和产量延续增产的背景下,虽然压榨和饲用消费也出现增长,却难以抵挡供应增量压力,最终期末库存进一步攀升至2898万吨,同比增长20.3%;库存消费比攀升至55.62%,再创历史新高。在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期迎来恢复性增产的背景下,阿根廷大豆的库存也持续大幅增长,因此阿根廷大豆产量同样是助推全球大豆库存恢复进程的重要变量。


[p=30, null, left]  中国采购节奏影响较大


[p=30, null, left]  12月以来,随着进口大豆到港量的增加,国内市场供应有所改善,令港口大豆库存持续累积。截至12月13日,进口大豆港口库存仍徘徊在770万吨的高位区域。从季节性来看,仅次于2020年同期,为历史第二高水平。从采购进度看,明年2—6月船期采购明显快于往年同期。从巴西大豆贴水下跌的持续性来看,除去2023年12月下旬开始、止于2024年1月下旬的两个多月跌势,之前数年跌势持续时间多集中于4—6月,当然来自中国市场强劲需求,则是2024年2月开始巴西大豆贴水触底反弹的重要支撑。因而不难看出,南美大豆包括巴西大豆的庞大产量尤其是续航供应能力,是影响我国进口大豆供需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中美贸易关系前景不确定的背景下。


[p=30, null, left]  而事实上中国在2025年1月之前的采购节奏,对巴西大豆出口价格的影响也极其关键,也影响着此轮巴西大豆贴水的下跌持续时间。整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进口大豆供应有保障,即便中美贸易关系前景恶化,不仅有国家临储库存可以释放,同时巴西大豆丰产预期渐强,国内市场阶段性供应缺口或难再现。


[p=30, null, left]  从国内大豆平衡表的预估来看,2024/2025年度国内大豆产量为2054万吨,同比下降1.4%;期初结转库存预估为2624万吨,同比增加3.9%;进口大豆数量预估为9700万吨,同比下降2.4%。由于期初库存同比增长,因此整体供应能力依然保持稳定。国内压榨量预估为9500万吨,同比增长0.52%;食用消费量预估1550万吨,同比持平,2024/2025年度期末库存预计为2671万吨,同比增加主要来自期初库存的上调。虽然消费能力稳中偏强,但由于供应能力的提升,最终库存消费比从2023/2024年度的22.46%小幅回升至22.82%,国内大豆供应连续3年趋于宽松。


[p=30, null, left]  豆粕基差强势一去不返


[p=30, null, left]  2024年,豆粕基差未能再续前两年持续飙升行情,基差引领的现货价格辉煌行情一去不复返。近几年贸易商受伤,怕接在高位,饲料企业不敢多备货,怕造成亏损,普遍是被动的补充安全库存。今年下半年随着豆粕期价持续下行,油厂的负基差还是吸引了不少饲料厂对远期基差的采购,一度出现远期基差成交放量的情况。但随着内外盘和期现货价格的同步下行,下游采购心态再度谨慎。


[p=30, null, left]  4—8月,油厂豆粕库存自年内低位不足30万吨开始回升,最高升至8月中旬的144万吨,不仅到达年内高点,更是超出往年同期。9月以后,在油厂开工率下滑和市场备货需求升温的双重推动下,油厂豆粕库存迎来高位去化,并将去化趋势延续至年末,目前油厂豆粕库存已经回落至73万吨。2025年豆粕库存是否会止降回升,主要体现在备货需求的节奏上。从需求来看,由于2025年春节较早,年前的终端备货周期较短,时间较往年有所提前。12月市场需求仍对价格有支撑,供应增量压力也将快速释放,整体呈现供需两旺的格局,短期油厂豆粕库存难有大幅累积。


[p=30, null, left]  2025年1月,豆粕自上而下的传导是否顺畅主要取决于饲料企业和养殖端的备货心态和备货节奏,但整体来看,由于今年养殖行业产能持续修复,能繁母猪存栏量逐渐回升,养殖利润持续向好,终端需求或将保持稳中有增,关注油厂开工节奏和市场需求的匹配情况。


[p=30, null, left]  综合来看,2025年国内大豆期价与美豆期价的联动性减弱,内外盘阶段性走势独立。2025年上半年,随着特朗普政府上台,关税政策的调整预期不断增强,进口大豆贸易结构转变令内外盘豆类期价的联动性随之减弱,港口大豆库存高位去化。国产大豆阶段性供应压力增加,大豆价格延续2024年年末下行趋势。2025年下半年,豆类期价将围绕需求展开波动,全年大豆和豆粕期价维持趋势下行判断。2025年一季度重点关注进口大豆采购和到港节奏。在国内临储增加库存储备的背景下,国内油厂开工节奏继续影响豆粕库存累积速度,基差缺乏大幅拉升基础。2025年春节前的备货行情早于往年,需求提振下或有小幅反弹行情,但是在特朗普上台后的关键时间窗口,市场交易风格将相对谨慎,内外盘走势可能出现分化。(期货日报)


[p=30, null, left](转自:饲料行业信息网)





作者: admin    时间: 2024-12-27 10:06

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国内价格下跌,进口依赖超80%
[color=rgba(0, 0, 0, 0.85)]



农小蜂数智云


关注





2024-12-24 17:23
云南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毕梅丽 唯恒农小蜂

本文约2700字,含5图表,阅读时间较长,建议收藏阅读。

内容节选自《农小蜂:2024年中国大豆产业数据分析报告》,报告全文约13000+字,含30图表。



核心观点


1. 从国内生产形势来看,大豆是中国种植面积和产量最高的豆类作物。2023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达1.57亿亩、产量达2084万吨——是1958年以来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年份。除青海及港、澳、台地区未统计外,全国各地均有大豆种植生产。其中,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均超过40%。从种子亩投入来看,2024年大豆种子亩投入达到48元/亩,在同年主要10个大宗粮棉油作物种子亩投入中排列第8位。


2. 从国际地位来看,中国大豆生产规模常年与“巴西、美国、阿根廷、印度”一起位列全球前5位,目前面积位列全球第5位、产量位列全球第4位。从市场主体来看,我国共有9.06万家(90610家)正常经营状态的大豆种植相关企业,其中,黑龙江、安徽、河北分布有10000家以上,小微企业占比高达96.35%;共有约1.86万家(18579家)大豆加工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安徽、河北,小微企业占比超过93%。


3. 从国内消费市场来看,2023年,我国大豆新增供给量达12558万吨(约1.26亿吨),包括进口大豆10474万吨,进口依存度高达83.41%;大豆消费总量为11694万吨(约1.17亿吨),其中,压榨消费占比达83.38%,食用消费占比达13.12%,种用消费占比约0.76%。

从价格走势来看,一方面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高,另一方面,受国内大豆扩种、丰产,下游消费需求疲弱等因素的叠加影响,2022年1月~至今,国产大豆价格整体呈波动下跌趋势,最高价为2022年9月的6.52元/公斤,最低价为2024年10月的4.38元/公斤,但下跌后的国产大豆价格仍常年高于国际大豆进口价格——平均每个月的差距在0.54~2.02元/公斤之间不等。

近年来,我国大豆国际贸易常年呈现净进口格局,贸易逆差态势明显,主要表现为从巴西、美国、阿根廷等国家/地区进口转基因黄大豆,向韩国、日本等国家/地区出口非转基因黄大豆。


前言


大豆起源于中国,原产于云贵高原一带,已有5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大豆是我国种植面积最高的豆类作物,国家推出稳定大豆生产一揽子支持政策后,大豆种植面积已达到1.57亿亩。从大豆种植区域来看,国内大豆种植主要分为:东北三省为主的春大豆区,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区,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区,两广、云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区。


本文基于农小蜂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中国大豆种植面积、产量、产区分布、市场行情、进出口等数据,从大豆生产规模及趋势、生产区域分布、大豆市场消费情况、价格走势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从事大豆全产业链科研、育种、种植、加工、仓储、包装、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主体及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参考。


1.国内生产形势分析

1.1.生产地位

大豆是中国种植面积和产量最高的豆类作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豆类种植面积为17991.2万亩(约合1.8亿亩)、产量为2384.1万吨,其中,大豆种植面积为15710.7万亩(约合1.57亿亩)、产量为2084万吨——在全国豆类种植面积与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分别高达87.32%、87.41%。


图表1:中国豆类产品结构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1.2.生产趋势

2023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达15710.7万亩(约合1.57亿亩)、产量达2084万吨——是1958年(大豆种植)以来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年份。


图表2:中国大豆种植面积与产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1.3.生产分布

大豆原产于中国,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也广泛栽培于全球各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除青海、西藏及港、澳、台地区未统计外,全国各地均有大豆种植生产。其中,黑龙江大豆生产规模常年居全国首位,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均超过40%。


图表3:2023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与“产量”在各省分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2.国内消费结构分析


我国是全球消费大豆的主要国家之一,每年消费量超过1亿吨。我国大豆消费结构上主要分为压榨消费、食用消费、种用消费、损耗及其他消费,其中大豆最主要的消费去向和消耗途径是压榨消费。2023年,我国全年大豆新增供给量达12558万吨(约1.26亿吨),包括进口大豆10474万吨,国产大豆2084万吨,进口依存度高达83.41%。


图表4:2022~2023年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3.国际贸易分析

3.1.贸易规模

目前我国大豆的进口依存度很高,大豆进口量接近是国产的5倍,而且我国大豆进口/消费比值近年来一直保持80%以上,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大豆相关产品进口量为9861.11万吨,较出口量(7.29万吨)高出9853.82万吨;


进口金额为592.08亿美元,在2023年全国农产品进口金额(2359.18亿美元)中所占的比重约25.1%(1/4以上);出口金额为0.86亿美元,在2023年全国农产品出口金额(1001.45亿美元)中所占的比重约0.09%;贸易逆差达591.22亿美元。


3.2.贸易商品

2023年,中国大豆主要进口商品为“转基因黄大豆”、“非转基因黄大豆”、“种用大豆”3类,进口规模最大的商品为“转基因黄大豆”——2023年进口量达9690.89万吨,进口金额达582.47亿美元,在2023全年中国大豆相关商品进口量及进口金额中所占比重分别为98.27%、98.38%;


主要出口商品为“非转基因黄大豆”、“黑大豆,种用除外”、“大豆粉”、“青大豆,种用除外”、“种用大豆”、“其他大豆,种用除外”6类,出口规模最大的商品为“非转基因黄大豆”——2023年出口量为6.58万吨,出口金额为0.75亿美元,在2023全年中国大豆相关商品出口量及出口金额中所占比重分别为90.26%、87.39%。


图表5:2023年中国大豆相关商品进、出口规模对比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3.3.贸易伙伴

3.3.1.主要进口来源地:巴西、美国、阿根廷

2023年,中国大豆相关商品主要进口自“阿根廷、埃塞俄比亚、巴西、贝宁、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加拿大、美国、南非、坦桑尼亚、乌克兰、乌拉圭、智利”13个国家/地区,最大进口来源地为大豆收获面积、产量均位列全球第1位的“巴西”,具体进口量达6993.01万吨,进口金额达409.42亿美元——在2023全年中国大豆相关商品进口量(9861.11万吨)和进口金额(592.08亿美元)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0.92%、69.15%,平均进口单价约585.48美元/吨,进口商品中除41千克“种用大豆”外,全为“转基因黄大豆”。


3.3.2.主要出口销往地:韩国、日本

2023年,中国大豆相关商品出口外销市场涉及“韩国、日本、坦桑尼亚、厄立特里亚、阿根廷”等42个国家/地区,最大外销市场为“韩国”,具体出口量达51638.15吨(约合5.16万吨),出口金额达4188.8万美元(约合0.42亿美元)——在2023全年中国大豆相关产品出口量(85875.16吨)及出口金额(7294.44万美元)中所占比重分别为60.13%、57.42%,出口商品由40403.97吨“非转基因黄大豆”、1484吨“大豆粉”和4千克“其他大豆,种用除外”构成。


原标题:《2024年中国大豆产业分析简报》



作者: admin    时间: 2024-12-27 10:07

2024年中国大豆产业分析简报[color=rgba(0, 0, 0, 0.9)][color=rgba(0, 0, 0, 0.3)]原创 [color=var(--weui-FG-2)]毕梅丽 [color=var(--weui-LINK)][url=]唯恒农小蜂[/url] [color=var(--weui-FG-2)]2024年12月12日 18:11 [color=var(--weui-FG-2)]
云南

[color=rgba(0, 0, 0, 0.9)][p=34, null, left]本文约2700字,含5图表,阅读时间较长,建议收藏阅读。


[p=34, null, left]内容节选自《农小蜂:2024年中国大豆产业数据分析报告》,报告全文约13000+字,含30图表。


[p=34, null, left]如需获取报告,欢迎点击《[color=var(--weui-LINK)]农小蜂:2024年中国大豆产业数据分析报告》。


[color=var(--weui-LINK)]


[size=1em]核心观点
[p=34, null, left]1. 从国内生产形势来看,大豆是中国种植面积和产量最高的豆类作物。2023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达1.57亿亩、产量达2084万吨——是1958年以来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年份。除青海及港、澳、台地区未统计外,全国各地均有大豆种植生产。其中,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均超过40%。从种子亩投入来看,2024年大豆种子亩投入达到48元/亩,在同年主要10个大宗粮棉油作物种子亩投入中排列第8位。


[p=34, null, left]2. 从国际地位来看,中国大豆生产规模常年与“巴西、美国、阿根廷、印度”一起位列全球前5位,目前面积位列全球第5位、产量位列全球第4位。从市场主体来看,我国共有9.06万家(90610家)正常经营状态的大豆种植相关企业,其中,黑龙江、安徽、河北分布有10000家以上,小微企业占比高达96.35%;共有约1.86万家(18579家)大豆加工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安徽、河北,小微企业占比超过93%。


[p=34, null, left]3. 从国内消费市场来看,2023年,我国大豆新增供给量达12558万吨(约1.26亿吨),包括进口大豆10474万吨,进口依存度高达83.41%;大豆消费总量为11694万吨(约1.17亿吨),其中,压榨消费占比达83.38%,食用消费占比达13.12%,种用消费占比约0.76%。从价格走势来看,一方面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高,另一方面,受国内大豆扩种、丰产,下游消费需求疲弱等因素的叠加影响,2022年1月~至今,国产大豆价格整体呈波动下跌趋势,最高价为2022年9月的6.52元/公斤,最低价为2024年10月的4.38元/公斤,但下跌后的国产大豆价格仍常年高于国际大豆进口价格——平均每个月的差距在0.54~2.02元/公斤之间不等。近年来,我国大豆国际贸易常年呈现净进口格局,贸易逆差态势明显,主要表现为从巴西、美国、阿根廷等国家/地区进口转基因黄大豆,向韩国、日本等国家/地区出口非转基因黄大豆。


[size=1em]前言
[p=34, null, left]大豆起源于中国,原产于云贵高原一带,已有5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大豆是我国种植面积最高的豆类作物,国家推出稳定大豆生产一揽子支持政策后,大豆种植面积已达到1.57亿亩。从大豆种植区域来看,国内大豆种植主要分为:东北三省为主的春大豆区,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区,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区,两广、云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区。


[p=34, null, left]本文基于农小蜂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中国大豆种植面积、产量、产区分布、市场行情、进出口等数据,从大豆生产规模及趋势、生产区域分布、大豆市场消费情况、价格走势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从事大豆全产业链科研、育种、种植、加工、仓储、包装、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主体及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参考。


[size=1em]1.国内生产形势分析
[p=34, null, left]1.1.生产地位


[p=34, null, left]大豆是中国种植面积和产量最高的豆类作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豆类种植面积为17991.2万亩(约合1.8亿亩)、产量为2384.1万吨,其中,大豆种植面积为15710.7万亩(约合1.57亿亩)、产量为2084万吨——在全国豆类种植面积与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分别高达87.32%、87.41%。


[p=34, null, center]图表1:中国豆类产品结构

[p=34, null, center](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p=34, null, left]1.2.生产趋势


[p=34, null, left]2023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达15710.7万亩(约合1.57亿亩)、产量达2084万吨——是1958年(大豆种植)以来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年份。


[p=34, null, center]图表2:中国大豆种植面积与产量变化趋势

[p=34, null, center](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p=34, null, left]1.3.生产分布


[p=34, null, left]大豆原产于中国,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也广泛栽培于全球各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除青海、西藏及港、澳、台地区未统计外,全国各地均有大豆种植生产。其中,黑龙江大豆生产规模常年居全国首位,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均超过40%。


[p=34, null, center]图表3:2023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与“产量”在各省分布

[p=34, null, center](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size=1em]2.国内消费结构分析
[p=34, null, left]我国是全球消费大豆的主要国家之一,每年消费量超过1亿吨。我国大豆消费结构上主要分为压榨消费、食用消费、种用消费、损耗及其他消费,其中大豆最主要的消费去向和消耗途径是压榨消费。2023年,我国全年大豆新增供给量达12558万吨(约1.26亿吨),包括进口大豆10474万吨,国产大豆2084万吨,进口依存度高达83.41%。


[p=34, null, center]图表4:2022~2023年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p=34, null, center](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size=1em]3.国际贸易分析
[p=34, null, left]3.1.贸易规模


[p=34, null, left]目前我国大豆的进口依存度很高,大豆进口量接近是国产的5倍,而且我国大豆进口/消费比值近年来一直保持80%以上,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大豆相关产品进口量为9861.11万吨,较出口量(7.29万吨)高出9853.82万吨;


[p=34, null, left]进口金额为592.08亿美元,在2023年全国农产品进口金额(2359.18亿美元)中所占的比重约25.1%(1/4以上);出口金额为0.86亿美元,在2023年全国农产品出口金额(1001.45亿美元)中所占的比重约0.09%;贸易逆差达591.22亿美元。


[p=34, null, left]3.2.贸易商品


[p=34, null, left]2023年,中国大豆主要进口商品为“转基因黄大豆”、“非转基因黄大豆”、“种用大豆”3类,进口规模最大的商品为“转基因黄大豆”——2023年进口量达9690.89万吨,进口金额达582.47亿美元,在2023全年中国大豆相关商品进口量及进口金额中所占比重分别为98.27%、98.38%;


[p=34, null, left]主要出口商品为“非转基因黄大豆”、“黑大豆,种用除外”、“大豆粉”、“青大豆,种用除外”、“种用大豆”、“其他大豆,种用除外”6类,出口规模最大的商品为“非转基因黄大豆”——2023年出口量为6.58万吨,出口金额为0.75亿美元,在2023全年中国大豆相关商品出口量及出口金额中所占比重分别为90.26%、87.39%。


[p=34, null, center]图表5:2023年中国大豆相关商品进、出口规模对比

[p=34, null, center](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p=34, null, left]3.3.贸易伙伴


[p=34, null, left]3.3.1.主要进口来源地:巴西、美国、阿根廷


[p=34, null, left]2023年,中国大豆相关商品主要进口自“阿根廷、埃塞俄比亚、巴西、贝宁、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加拿大、美国、南非、坦桑尼亚、乌克兰、乌拉圭、智利”13个国家/地区,最大进口来源地为大豆收获面积、产量均位列全球第1位的“巴西”,具体进口量达6993.01万吨,进口金额达409.42亿美元——在2023全年中国大豆相关商品进口量(9861.11万吨)和进口金额(592.08亿美元)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0.92%、69.15%,平均进口单价约585.48美元/吨,进口商品中除41千克“种用大豆”外,全为“转基因黄大豆”。


[p=34, null, left]3.3.2.主要出口销往地:韩国、日本


[p=34, null, left]2023年,中国大豆相关商品出口外销市场涉及“韩国、日本、坦桑尼亚、厄立特里亚、阿根廷”等42个国家/地区,最大外销市场为“韩国”,具体出口量达51638.15吨(约合5.16万吨),出口金额达4188.8万美元(约合0.42亿美元)——在2023全年中国大豆相关产品出口量(85875.16吨)及出口金额(7294.44万美元)中所占比重分别为60.13%、57.42%,出口商品由40403.97吨“非转基因黄大豆”、1484吨“大豆粉”和4千克“其他大豆,种用除外”构成。



作者: admin    时间: 2024-12-27 10:08

全球大豆产业前十的国家,你知道哪些?
好奇心榜单2024-09-09 11:14贵州




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全球大豆产业前十大国家中,巴西和美国产量领先,中国是重要消费国,印度、阿根廷等国也有显著产量。这些国家的产量和贸易影响全球大豆市场供需平衡和价格走势。随着需求增加,各国将探索创新提升竞争力,促进产业稳定发展。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有用




[p=30, null, left]在全球农业领域,大豆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大豆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更是油脂、饲料等产业的关键原料。以下是全球大豆产业前十的国家:




[p=30, null, left]一、巴西
巴西是毫无争议的大豆产业巨头,常年占据全球大豆产量的头把交椅。其广袤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大豆种植提供了优良环境。2023 年,巴西的大豆产量达到了 1.25 亿吨。巴西的大豆种植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和南部地区,这里有着大片肥沃的土地。该国的大豆以产量高、品质优而闻名,大量出口到中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是全球大豆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之一。


[p=30, null, left]二、美国
美国的大豆产业也极为发达,是全球大豆产量的亚军。2023 年美国的大豆产量为 1.23 亿吨。美国的大豆种植分布广泛,其中中西部的伊利诺伊州、爱荷华州等都是重要的种植区域。美国在大豆种植技术、品种研发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生产的大豆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美国的大豆主要出口到中国、日本、墨西哥等国家,在全球大豆贸易中占据重要份额。


[p=30, null, left]三、阿根廷
阿根廷是南美洲的农业大国,在大豆产业方面表现突出。2023 年阿根廷的大豆产量约为 3778 万吨。阿根廷的大豆种植主要集中在潘帕斯草原地区,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该国的大豆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生产的大豆主要用于出口,豆粕和豆油是主要的出口产品,远销欧洲、亚洲等地。




[p=30, null, left]四、中国
中国是全球大豆的重要生产国和消费国。2023 年中国的大豆产量为 1419 万吨。中国的大豆种植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如黑龙江、吉林等省份。然而,由于国内市场对大豆的需求巨大,中国每年仍需要大量进口大豆来满足油脂加工、饲料生产等需求。中国在大豆的科研、种植技术推广等方面也在不断努力,以提高国内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p=30, null, left]五、印度
印度是世界人口大国,对粮食和油料作物的需求庞大。2023 年印度的大豆产量约为 1378 万吨。印度的大豆种植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地区。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印度对大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未来其在大豆产业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p=30, null, left]六、巴拉圭
巴拉圭是南美洲的一个内陆国家,农业是其经济支柱之一。2023 年巴拉圭的大豆产量约为 1104 万吨。巴拉圭的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也在逐步提升。该国的大豆主要出口到周边国家以及欧洲等地,在国际大豆市场上也有一定的份额。




[p=30, null, left]七、加拿大
加拿大拥有广阔的耕地资源,大豆产业也有一定的规模。2023 年加拿大的大豆产量约为 726 万吨。加拿大的大豆主要种植在南部地区,其生产的大豆品质优良,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欢迎。加拿大的大豆出口主要面向亚洲和欧洲市场。


[p=30, null, left]八、乌克兰
乌克兰拥有肥沃的黑土地,是欧洲重要的农业国家。2023 年乌克兰的大豆产量约为 446 万吨。乌克兰的大豆种植近年来发展迅速,产量不断增加。该国的大豆主要出口到欧洲国家以及中东地区。


[p=30, null, left]九、俄罗斯
俄罗斯地域辽阔,农业资源丰富。2023 年俄罗斯的大豆产量约为 402 万吨。俄罗斯的大豆主要种植在远东地区,随着农业开发的推进,其大豆产量有望继续增长。俄罗斯的大豆主要用于国内消费和出口到周边国家。




[p=30, null, left]十、玻利维亚
玻利维亚虽然在全球大豆产量中的占比相对较小,但也是重要的大豆生产国之一。2023 年玻利维亚的大豆产量约为 294 万吨。该国的大豆主要产自圣克鲁斯地区,主要用于国内压榨,出口较少。




[p=30, null, left]这十个国家在全球大豆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们的产量和贸易情况对全球大豆市场的供需平衡和价格走势有着关键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大豆的需求将持续增加,这些国家也将在大豆产业的发展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并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也将在大豆产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全球大豆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 admin    时间: 2024-12-27 10:11

大豆的全球产业与贸易
[color=var(--GBK03A)]贸易与产业研究员

[color=var(--GBK04A)][color=var(--GBK04A)]用数据分析产业与贸易的发展





​关注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一、大豆概述

中国作为世界公认的大豆原产国,距今5000多年前,勤劳务农的中国人就开始种植大豆作物,将其作为植物蛋白补充的重要来源,经过千年劳作务农生活的经验,由黄大豆的加工、发酵带来了各种中餐食物的基础风味。大豆[Glycine max]富含异黄酮、卵磷脂、大豆多肽、低聚糖等多种人体所需营养物质,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在食品、饲料、保健及医学领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其中人畜需求中约60%的蛋白质和 30%的脂肪均来自大豆。大豆行业平稳发展对于国民生活质量提高与国家粮食安全都极为重要。

二、大豆行业的生产链

大豆行业作为一个农产品加工行业,其主要的原料为黄大豆,黑大豆,青大豆三种品种,上游产业主要为大豆的育种、种植、原料贸易和供应相关的产业,包括大豆品种培养、土地灌溉、肥料供应、农药喷洒、采购运输等,中游环节首先由豆油加工厂对大豆粗加工,通过低温榨取获得豆油与豆粕,之后通过大豆深加工产业对大豆或粗加工产品进行深加工(如饲料、豆制品、大豆蛋白、酱制品),下游为产品零售市场。
图1|大豆产业链
图2|大豆粗加工产品图豆油产业的主要流程是将大豆原料进行加工,通过萃取法、浸出法或蒸馏法等技术对油脂进行提取获得大豆毛油,再进行精炼加工对提取出来的油脂进行脱蜡、脱色、脱水、脱酸等精炼过程,以提高油脂的纯度和稳定性,同时也去除了油脂中的不健康成分后得到成品大豆油,伴随豆油生产得到的豆粕向脱脂大豆蛋白产业和畜牧业饲料加工业进行原料供应。
图3|豆油加工流程图大豆蛋白,即大豆蛋白质,是大豆类产品中主要氨基酸组成部分,含量约占38%,在基因结构上也是最接近人体氨基酸,是植物蛋白中为数不多的可替代动物蛋白的品种之一。大豆蛋白行业作为农副产品加工业,有利于上游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发展历来得到国家重视及大力支持。大豆蛋白加工业可以按原料处理方式分为粉状大豆蛋白和组织化大豆蛋白
图4|大豆蛋白分类

三、全球大豆供应现状分析

首先,由于大豆根茎具有天然的氮菌类吸附性,因此种植大豆是土地耕种休养补充肥力的重要手段,大豆一直以来在我国耕种农业生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19世纪后期的世界航海交流,大豆走出国门,在美洲地区大量推广种植。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公布数据,全球大豆产量在十年增长近1亿吨,受巴西大豆丰产影响,2023年全球大豆产量预计达到3.9亿吨。
图5|历年全球大豆产量(万吨)大豆作为许多国家支柱农产品,是生产食品的主要原料。下表为2022年全球大豆分国家种植、产出情况。2022年全球大豆总产量为3.48亿吨,大豆种植主要集中于巴西、阿根廷、美国、以及中印,其中巴西、美国大豆产量分别为1.62亿吨、1.16亿吨。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数据公布,在大豆种植方面,巴西、美国与阿根廷为主要大规模种植大豆的国家,巴西大豆种植面积为3916万公顷,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为3493万公顷,阿根廷产量种植面积为1646万公顷,但从大豆单产水平来看阿根廷的单产不如美国与巴西。
表1|2022年全球大豆产量、耕种面积、进口量和出口量

从大豆收割时期来看,北半球的美国、中国、印度收获日期在9~10月,南美的巴西、巴拉圭在3~5月收获、阿根廷收获期向后推迟一个月,由于全球大豆收获分南北半球,因此地区收割季节通常会带动全球大豆市场的价格波动。


图6|各国大豆种植月历根据美国农业部与中国农业信息部统计公布,全球大豆消费达到3.69亿吨,2022年美国国内大豆消耗量达到6596万吨,占全球大豆消费量的18%。中国是主要的大豆消费国,中国大豆消费量约为1. 08亿吨,占全球大豆消费量的29%。
图7|全球大豆消费量国别占比

关于大豆贸易方面,从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来看,本文选取HS6位编码120110(种用黄豆)、 120190(非种用黄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出口方面,2012年大豆贸易总量为9366万吨,之后进出口贸易量逐步上升,在2020年最高达到1.77亿吨,之后贸易量出现下跌,但大豆贸易总额在十年内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2021至2022年大豆贸易总量下降但贸易额不断上涨。


图8|全球大豆贸易图

从贸易产品结构来看,大豆贸易主要以非种用用途大豆为主,2022年全球贸易额为942.33亿美元,贸易量为1.55亿吨,占比超过98%。


表2|黄豆分产品全球贸易表从贸易产品价格来看,大豆国际贸易定价机制采用“一口价”定价加基差调节机制,降低交易双方价格风险,但定价权掌握在跨国粮食手中。目前,全球90%以上的大豆贸易参考CBOT大豆期货价格,根据美国芝加哥期货市场的大豆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到,在2014年至2020年全球大豆价格保持在8~12美元/蒲式耳,在2021至2022年期间大豆价格处于高位,最高涨至17.6美元/蒲式耳,与全球大豆贸易额变动基本一致。
图9|芝加哥期货市场大豆价格走势图(美元/蒲式耳)世界大豆运输销售业务主要被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四家公司垄断,其掌控了巴西、美国、阿根廷的大量大豆资源,形成了远超其他企业的资源优势。由下表知,目前受乌克兰战争带来的影响,嘉吉公司销售收入猛增至1770亿美元。在大豆进出口贸易上,2023年四个公司直接从事大豆(HS:120100)供应采购运输共4303万吨,其大部分大豆运输主要目的地为中国。
表3|国际四大粮商简介

分国家贸易情况,选取120100(大豆,无论是否破损)进出口数据,由下表可知巴西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2022年出口为79931万吨大豆,出口额达到472.10亿美元,占世界大豆总贸易额的50%;美国为全球第二大大豆出口国,进口额达到了347.68亿美元,占到全球市场的36.87%; 2022年全球大豆出口共计 1.71亿吨,中国进口约0.91亿吨大豆,占据全球大豆进口总量的53%,是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具有很强的进口依赖性。第二、三名分别为墨西哥和西班牙,进口量分别为652万吨、406万吨。


表4|2022年全球各国大豆进出口情况表从中游产业分布来看,全球大豆主要用于豆油压榨与豆粕饲料供应。将豆粕与豆油作为主要研究产品,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从下面的全球大豆油生产量图来看,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豆油生产国,具体来看中、美、巴西,阿根廷四国是主要豆油加工国,四国产量占据了全球大豆油生产的75%以上。
图10|2023年全球各国豆油生产量(万吨)

据此本文根据海关数据库中的进出口产品数据,选取了150710(大豆油及其馏分,原油,不论是否脱胶,未经化学改性者)、150790(大豆油及其馏分,除原油外,不论是否精制,但未经化学改性者)对大豆油的贸易情况进行具体产品分析。根据数据显示,世界主要豆油贸易以150710(大豆原油)为主,且贸易额在2020年后迅速增加,2022年总贸易额达到161.96亿美元。


图11|2022年全球豆油贸易情况

下表为大豆油制成品的全球进出口情况,其中印度进口豆油最多,总量达到437.40万吨,占据全球大豆油进口总量的33.02%,可以看出印度与我国的大豆市场同样存在“豆”不应求的局面,但具体看来,我国是中间加工产业需求推动的原料进口,印度则为最终制成品短缺引起的进口。阿根廷是世界豆油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占全球豆油出口贸易总量的35.13%。


表5|2022年全球各国豆油进出口情况

大豆的另一主要粗加工产品为豆粕,豆粕作为大豆豆油压榨后的副产品,其产量与豆油产出相辅相成。从下表来看, 2023年中美两国为世界第一、二大豆粕生产与消费国,但从总体来看两国生产量基本可以满足豆粕加工消费需求。


表6|2023年全球各国豆粕生产、消费和期末存量表

本文选取230400(油饼及其他固体残渣:不论是否磨碎或以颗粒形式,由大豆油提取而成)作为研究产品,从下表豆粕进口数据来看,2022年印度尼西亚进口豆粕最多,其次为越南,相比大豆油,豆粕可以作为畜牧养殖业饲料的原料,因此畜牧养殖产业蛋白饲料需求高的地区进口豆粕量更大。出口方面,阿根廷、巴西与美国豆粕出口量占全球出口的75%以上。


表7|2022年全球各国豆粕进出口情况表

四、中国大豆产业分析

中国作为大豆原产国,大豆种植一直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从上表的中国大豆产量来看,在2002年时大豆消费总量中国产大豆产占约为67.05%,但之后国产大豆已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下的巨大需求。目前我国大豆的进口依存度很高,大豆进口量仍是国产的 5倍多,而且我国大豆进口 /消费比值近年来一直保持 80%以上,其中对巴西、美国和阿根廷三国大豆进口最多,在2020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已突破到1亿吨,但受国际贸易局势带来的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上涨以及疫情带来的贸易不确定性,2021/2022年度的大豆进口量出现下跌。根据海关总署公布,2023年的预计进口大豆9940.92万吨。
图12|大豆消费量与国产占比(万吨)从2022年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口数据来看,巴西依然是我国大豆进口的主要贸易商,共进口5374万吨大豆,占比超过59%,中国进口大豆中美国大豆比例在2018年达到最低点后,目前进口占比上升到33%,阿根廷、加拿大对中国大豆进口排名稳定保持在前五名。
图13|2022年中国进口各国大豆占比情况(万吨)大豆不仅是重要的食品和饲料原料,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作物。通过提高大豆的自给能力和产量,可以有效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和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大豆是我国种植面积最高的油料作物,国家推出稳定大豆生产一揽子支持政策后,大豆种植面积已达到1024.37万公顷。从大豆种植区域来看,国内大豆种植主要分为:东北三省为主的春大豆区,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区,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区,两广、云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区。从产量上,东北大豆产量最高,其中黑龙江省大豆产量为953.37万吨,占全国大豆产量的47.01%。第二名内蒙古自治区产量为245.42万吨。
图14|2022年国内各省份大豆产量(万吨)

我国大豆消费结构上主要分为压榨消费、食用消费、种用消费、损耗及其他消费,其中大豆最主要的消费去向和消耗途径是压榨消费。在2022年大豆消费总量为10855万吨,相较与2021、2020年在总量上有所下降,大豆的压榨消费量也存在下降,但压榨消费占比依旧保持在84%左右。


图15|国内大豆消费结构(万吨)目前来看,国产大豆对应主要用于下游的豆制品产业、大豆蛋白行业、酱制品行业等;国外进口大豆则是饲料和食用油的主要原料。一吨转基因大豆压榨后,可以产出80%豆粕与20%豆油,豆粕可用于动物饲料,而豆油用于制作转基因大豆油。根据农业信息部公布数据,我国主要食用植物油的品种是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从下图可以看出植物油的产量由2016年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其中大豆油料主要依赖进口大豆,产量一直保持平稳,2023年大豆油产量占总植物油产量比值超过了33%。
图16|国内大豆油产量(万吨)

豆油根据用途主要分为食用大豆油与工业大豆油,我国大豆油消费以食用为主,占比超过85%。


图17|2023大豆油消费分布油脂加工企业统计目前我国规模以上植物油加工业共1564个,其中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有1430个,非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仅134个。从下表统计植物油加工企业可以看出,目前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粮油脂专业化公司作为头部企业,油脂压榨量大大超出其他企业。其中中粮、九三粮油、三河汇福与山东渤海实业三家企业主营业务为大豆油脂压榨。
表8|植物油加工企业“10强”豆粕是生产蛋白饲料的主要原料,中国农业农村部发布《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提倡利用杂粕、粮食加工副产物、食用动物副产品和微生物蛋白、昆虫蛋白等可利用的蛋白饲料资源,通过辅助酶添加剂制造的蛋白饲料来逐步取代饲用豆粕,因此豆粕占饲料比重正逐年下降,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工业饲料产量已到3.21亿吨,饲用豆粕消费量约为4181万吨,豆粕占饲料比重已下降到13%。
图18|历年全国豆粕产量、饲料产量及豆粕消耗量(万吨)

从国际贸易角度,我国豆油与豆粕主要用于国内生产消费,因此在该行业中国际贸易占比重较小。由于中国大豆加工厂开工率不高,但少数豆油厂生产存在原料不足,因此国内部分企业会选择进口部分大豆原油,进行加工精炼。另一方面国内豆粕产能过剩,对应的下游饲料行业豆粕需求下降,豆粕存在一定量出口。


表9|中国豆油、豆粕进出口情况表从大豆食品深加工产业看,2022年中国用于食品工业的大豆量达1533万吨,同比增长0.18%,其中,用于豆制品加工的大豆用量,约为940万吨,用于大豆蛋白约260万吨,酱油等约100万吨,直接食用(包括家庭自制豆浆等)约为230万吨。目前大多数豆制品是由大豆加工而来,大豆制品可分为熟制大豆、豆粉、豆浆、豆腐、豆腐脑、豆腐干、腐皮、腐竹等多类食品。豆制品中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达35%-40%,氨基酸配比完美,是最优质的完全蛋白。根据《中国大豆食品行业状况、趋势》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规模以上豆制品企业销售额达327.30亿元。
图19|全国大豆下游产业市场规模(金额单位:亿元)

在国际贸易方面,由于中国大豆下游产品主要用于国内消费需求,国际贸易量相对较少。仅选取210310(酱汁:大豆制作)研究,2022年该产品中国进口总额仅0.22亿美元,主要进口国为亚洲地区国家,中国出口大豆酱制品总额约为2.46亿美元,主要出口地为美国。


表10|2022年中国大豆酱汁分国家(地区)进出口情况(金额:万美元)

用数据分析产业与贸易发展,更多行业外贸数据,更多研究,请关注本公众号

联系我们:maoyichanye@163.com





[color=var(--GBL05A)]发布于 2024-04-28 20:06・IP 属地江苏

作者: admin    时间: 2024-12-27 10:41

「年报」蛋白粕:全球大豆预计丰产,粕类将艰难寻底
新浪财经2024-12-21 19:00




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p=30, null, left]来源:市场资讯


[p=30, null, left]五矿期货微服务




[p=30, null, left]农产品高级分析师


[p=30, null, left]王 俊


[p=30, null, left]从业资格号:F0273729


[p=30, null, left]交易咨询号:Z0002942




[p=30, null, left]农产品分析师


[p=30, null, left]斯小伟


[p=30, null, left]从业资格号:F03114441


[p=30, null, left]1


[p=30, null, left]年度评估及策略推荐


[p=30, null, left]23/24年度,美国大豆虽小幅减产300万吨但供应明显超过出口及国内消费需求,巴西大豆的旧作库存压力使900万吨的巴西大豆减产也对大豆价格下行于事无补,叠加阿根廷2300万吨级的丰产,全球大豆供应明显超过国内需求,美豆及国内豆粕中枢大幅下行,符合我们2023年底年报提出的“今年5月巴西大豆升贴水深度负值将大概率重演,全球豆系定价可能类似15/16年度跌破巴西种植成本” 剧本。


[p=30, null, left]24/25年度,全球大豆供应中美豆已实现810万吨的丰产,截至12月初巴西及阿根廷的大豆生产形势也较好,市场预期全球大豆将出现3000万吨级的供应过剩,从而盘面美豆也已交易到990美分/蒲一线。24/25年度南美再次出现大幅减产的情形几乎只在弱拉尼娜可能对阿根廷大豆形成减产上,但美豆已实现丰产810万吨,巴西恢复性增产至少也在1000万吨以上,24/25年度全球大豆供应增加的现实难改。需求端,近年来作为豆粕需求增长引擎的中国需求已见瓶颈,其他国家的需求增速仍较慢,难以承接超额供应。基本面看,24/25年度,美豆及豆粕仍然是显著供大于求局面,不过目前美豆价位已较低,巴西的新作成本也在900美分/蒲一线,未来美豆的走势仍然需要分情况看待。而对于国内豆粕,由于特朗普上任则多一层贸易战交易的因素,连粕波动率将会增大,会出现更多的买入贸易战预期、卖出供大于求现实的局面。


[p=30, null, left]我们可以假设:若巴西大豆实现1600万吨增产,且阿根廷平产,美国已增产810万吨。因大豆市场首次出现在全球大豆压榨调增了1000万吨的情况下,仍然有3000万吨级的过剩,这种情况下全球大豆有在2025年1月基本定产后跌破巴西成本的可能性,直到新季度播种面积大幅下调才能现转机,但2025年上半年美豆面积若无大幅下调,美豆价格将始终承压;若由于拉尼娜天气影响,南美出现偏干天气,巴西仅增产1000万吨,阿根廷减产1000万吨,仍将有充足大豆产量及库存供应全球,全球豆系的价格可能在目前基础上低位震荡;若因气候因素超预期发展,巴西恢复性增产不利,阿根廷因干旱减产,全球大豆价格或有反弹,但此种情况概率较小。对于国内豆粕,在24/25年度原料成本低迷的情况下,大的中枢仍然同美豆低位运行,期间因贸易战预期新年度豆粕与美豆走势或阶段性相违背,但受制于全球大豆丰产形势,给出的高榨利容易回落,反弹抛空为主。总体而言,24/25年度美豆及豆粕将经历艰难寻底过程,直到出现供应端的形势反转。


[p=30, null, left]2


[p=30, null, left]年度豆粕期现货行情回顾


[p=30, null, left]2024年油脂行情回顾




[p=30, null, left]美豆具有农产品与宏观的双重属性,大连豆粕定价在美豆盘面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季节性、出口升贴水、海运费、到港、国内豆粕基差、豆油基差等因素,由于近年来压榨厂集中度越来越高,在压榨利润过低时,诸如到港受阻、停机挺基差等事件频频发生。而今年的经验是,季节性仍然需要服从大的供需背景,因季节性的上涨达到了当年供需所能容纳的利润高点之时,若天气一路正常,则反而是很好的做空机会,形成反季节性。如2023年11月巴西开局的干旱,导致美豆盘面上涨,随着12月中旬降雨预报回归,美豆开启了漫漫熊市。进入到2024年初2月到4月,美豆价格已触及阶段低点,美豆管理基金空头创记录,因担忧南美收割尾部风险及美豆种植预期调整风险,美豆有所反弹,随后又在5月交易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洪水,从而推动美豆达到阶段高点。此时美豆开局降雨充沛,达到了近100多年排名前几的降雨水平,市场小部分观点认为降雨过量可能对美豆播种有影响,不过事实最终证明这只是多头的心理安慰,实际美豆开局正是风调雨顺,从而开启了反季节性的下跌模式。


[p=30, null, left]库销比与美豆价格规律:美豆仍受高库销比预期压制




[p=30, null, left]美豆、全球大豆库销比美豆盘面种植利润率呈明显反比关系。用美豆活跃合约的最低价、平均价及最高价除以当月的预测种植成本可以得出盘面种植利润率。其中预测种植成本(美元/蒲式耳)每月均有变化,由USDA—ERS公布的种植成本(美元/英亩)除以每月USDA平衡表中的单产(蒲式耳/英亩)预估得到。可以看出,盘面种植利润率与大豆的预测库销比几乎成反比,价格高低点表现尤其明显。目前美豆活跃合约最低点低于2024年大豆成本约17%,近十年如此大幅度出现在2018年7-9月及2019年5-9月,幅度分别为(-18%,-13%)、(-20%,-14%),当时美豆库销比预期在20%附近,全球库销比预期在30%附近。目前,USDA预估美豆新作库销比10%左右,全球新作库销比31.82%,从运行规律来看,本轮美豆的低位支撑或在900-950美分/蒲左右,即低于美豆成本约22%左右。美豆的反转需要全球供需形势的扭转,且更多需要靠供应。


[p=30, null, left]3


[p=30, null, left]24/25年度大豆供应分析


[p=30, null, left]24/25年度美豆丰产已成定局




[p=30, null, left]2024年美国大豆优良率处近年同期高位,支撑较高单产水平。2024年12月月报未进一步下调美豆单产,24/25年度美豆丰产已成定局。


[p=30, null, left]南美大豆生长季节性




[p=30, null, left]巴西大豆种植的主要月份在11月,生长关键期在12-2月。截至12月1日CONAB预计巴西大豆播种率为90.0%,上周为83.3%,去年同期为83.1%。阿根廷大豆的主要种植月份在11-12月,截至12月4日,2024/25年度阿根廷大豆计划种植1860万公顷,种植进度53.8%,上周值44.4%。因此,南美似乎还有较长的天气交易窗口。


[p=30, null, left]截至12月5日南美累积降水正常




[p=30, null, left]巴西降雨的季节性是在5月以后进入旱季,直到10月,降雨量会明显回升。2024年8月及9月的巴西降雨比旱季常态还更干旱,当时市场讨论推迟播种一度支撑盘面,但巴西的季节性降雨恢复之后,其雨量通常大大超过大豆所需水分。阿根廷产区降雨的季节性同样类似在5月至10月为旱季,11月之后降雨会有回升,但阿根廷的降雨量绝对值比较低,后期出现天气风险的可能性相对更高。


[p=30, null, left]目前,南美大豆产区的累积降雨量正常,阿根廷高于去年水平,略低于常态。巴西因前期降雨偏少略低于去年,达到常态水平。


[p=30, null, left]南美大豆产区未来16天及远期天气预报较好




[p=30, null, left]目前GFS未来16天及ECMWF的南美预报降雨也较为正常,虽然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及乌拉圭的降雨偏少,但总体形势较好。


[p=30, null, left]弱拉尼娜对南美气候的影响较小




[p=30, null, left]拉尼娜今年的发展不及预期,6月时NOAA曾预测7月NINO3.4指数转负,并在7月进入拉尼娜现象,且中性预测为11月左右达到-1.5的中等强度拉尼娜气候,但目前为止尚未进入拉尼娜,且中性预测的峰值强度在-1以内,成为弱拉尼娜,并在2月左右转为ENSO中性气候。


[p=30, null, left]根据NOAA的官方说明,在12月到2月之间,ENSO指数与南美的降水增加成正相关关系,由于2月之前可能面临弱拉尼娜气候,气候角度上看对南美12到2月的影响较小,也不排除会有小幅干旱的影响,形成盘面的波动。


[p=30, null, left]供应小结:24/25年度大豆产量增幅最乐观可达3000万吨


[p=30, null, left]美豆方面,虽然11月单产大幅下调,但市场反应平淡,因其仍实现了810万吨级的增产,美豆的平衡表宽松程度虽下降,但仍处于历年同期高位,而从历史上看,美豆的12月单产下调概率较小,其丰产已成定局。


[p=30, null, left]南美方面,目前产地降雨基本正常,预报降雨也在正常范围内,主要的生长期在12-2月,巴西的季节性降雨绝对值通常远大于大豆所需水分,因而在雨季出现干旱的概率较小,在12月之后即可对巴西丰产程度有定性,可能的天气风险或是拉尼娜引发阿根廷减产,需持续关注拉尼娜的发展情况。在目前弱拉尼娜背景下,倾向于南美丰产可能性较大,也不排除会有小幅干旱的影响,形成盘面的波动。


[p=30, null, left]总体来看,若巴西大豆实现1600万吨增产,且阿根廷平产,美国已增产810万吨。因大豆市场首次出现在全球大豆压榨调增了1000万吨的情况下,仍然有3000万吨级的过剩,这种情况下全球大豆有在2025年1月基本定产后跌破巴西成本的可能性,直到新季度美豆播种面积大幅下调才能现转机;若由于拉尼娜天气影响,南美出现偏干天气,巴西仅增产1000万吨,阿根廷减产1000万吨,仍将有充足大豆产量及库存供应全球,全球豆系的价格可能在目前基础上低位震荡;若因气候因素超预期发展,巴西恢复性增产不利,阿根廷因干旱大幅减产,全球大豆价格或有反弹,但此种情况概率较小。


[p=30, null, left]4


[p=30, null, left]24/25年度豆粕需求分析


[p=30, null, left]需求:豆粕—前十国家地区之外自然需求增量300万吨左右




[p=30, null, left]全球豆粕需求仍然在缓慢增长,不过增长率看起来已经很低,目前全球前十豆粕消费国占全球豆粕消费超75%,且已经维持在这个水平超过10年。豆粕的需求增长基本围绕这十个国家变动,前十需求国需求量的变动占全球豆粕需求量变动的70%以上,其余国家(占全球豆粕消费25%)的年平均豆粕需求增长为4%,相当于对全球豆粕需求的变动能有正向贡献1%即约245万吨。中国对全球豆粕消费变动占据了绝对的支配地位,体现在单个国家近几年豆粕需求变动能超过100万吨的只有中国。


[p=30, null, left]需求:豆粕—中国大豆需求已经稳定




[p=30, null, left]目前,中国人均蛋白消费已经见顶,动物蛋白跟日本水平接近,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中国已经连续六年对大豆的进口在9000万-1亿吨,23/24年度(以10月至次年9月计算)中国进口约9900万吨大豆,预计24/25年度大豆进口较难大幅增长。


[p=30, null, left]需求:豆油—2025年美生柴豆油需求较难增长,巴西生柴稳步推进




[p=30, null, left]据EIA数据,2023年1-12月,美国可再生柴油生物柴油中豆油消耗约为13044百万磅约590万吨豆油,按2023年EPA的法规,其使用量已经达到了2025年的要求。2024年前9月,FAME产能小幅下滑,产量也跟随下滑,而可再生柴油产能大量投产,带动可再生柴油产量提升,总体前9月的生物质柴油产量较2023年同期大幅增长,然而豆油消耗量却在441万吨左右,较2023年同期微幅下降,线性外推2024年仅需要同样的600万吨豆油即可满足投料需求,其中主要是因废弃油脂及菜油的投料大幅增加,特朗普上台之后对加拿大的关税政策及对中国的UCO限制可能有利于豆油消耗量进一步增长,但目前的生柴产量已经超过RFS规定的义务量,未来美豆油的需求增量空间并不大。


[p=30, null, left]巴西2024年通过了第 528/2020 号法案,旨在扩大生物柴油和其他生物燃料(如乙醇、绿色柴油和生物甲烷)的生产和使用。该法案目前已返回众议院进行最终表决。到2030年,柴油中的生物柴油含量将从14%上升至20%。因此,巴西的生柴掺混比例每年或提高1%,带来约50万吨豆油消耗量的增长,即约250万吨大豆压榨需求。


[p=30, null, left]5


[p=30, null, left]USDA及五矿大豆平衡表预估


[p=30, null, left]结论:24/25年度大豆供应乐观增约3000万吨,需求自然增约550万吨




[p=30, null, left]24/25年度美豆在单产较高、种植面积增加情况下预计增产810万吨,巴西大豆预计恢复性增产1600万吨。需求端巴西生柴预计带来250万吨大豆压榨需求,全球大豆自然增长压榨需求在300万吨左右,总需求预计增加550万吨。供大于求背景下,库销比预期较高,触及往年低于成本运行时期水平,因此目前CBOT大豆价格在成本之下运行。


[p=30, null, left]24/25年度预判:预期未反转之前,美豆底部震荡,反弹抛空


[p=30, null, left]供应端:目前,美国大豆供应丰产格局已定。巴西端,由于全球化肥、农药价格下降,成本下降至900美分/蒲一线,种植面积小幅增加。目前南美大豆正在种植及生长期,仍有天气交易窗口,但巴西减产概率较小,阿根廷可能有尾部风险,但目前全球大豆供应增加预期仍然持续,当前全球大豆预期在3000万吨附近。


[p=30, null, left]需求端:大豆的需求较难看到大幅度利好,主要是中国的大豆需求已经稳定,其他发展中国家每年的豆粕自然需求在250万吨,对应大豆约300万吨自然需求;生物柴油政策带来的大豆需求不稳定,受到原油价格、生物柴油技术提升(对豆油需求比例下降),目前24/25年度较稳的增量来自于巴西每年1%的掺混比例提升。预计合计有550万吨大豆自然增长需求。因此,大豆需要靠降价来适应供应增长,从而获得自然需求增长之外的量。u u未来区间预判:对于本轮美豆,在库销比预期没有大幅扭转之前,预计美豆在(-20%,-10%)类似区间运行,即(900,1050)美分/蒲区间。


[p=30, null, left]阶段性走势:2018年9月,美豆小幅走出低迷区间(仍然长期亏损)是因为贸易战缓和情绪(中国承诺购买美国大豆),库销比预计小幅反转,从而走出一波反弹;2019年5月则因美豆播种面积预期下降,库销比预期反转,走出小幅反弹趋势。对于2024年,预计美豆低点900-950美分/蒲,之后跟随贸易战及南美种植情况而定,若未出现大幅减产预期,未来美豆将持续低于成本运行,甚至有跌破巴西成本线900美分/蒲的可能性,直到2025年4-5月美豆种植或才见转机。


[p=30, null, left]国内豆粕:贸易战预期下的豆粕估值




[p=30, null, left]由于特朗普将担任下一任美国总统,其释放的贸易战信号较强烈,不得不把贸易战下的豆粕估值纳入考虑。在无贸易战背景下,我们认为由于24/25年度油脂的格局好于粕类,油粕比仍然会处于偏高状态,预计国内豆粕运行区间上限在3150元/吨左右,下限在2500-2600元/吨附近,不排除在国内库存大幅高企或南美丰产完全兑现时跌破2500元/吨,但此时容易形成底部。


[p=30, null, left]有贸易战情形下,非理性情绪可能会推高国内豆粕榨利,此时豆粕的中性价格在3000元/吨左右,考虑到全球大豆丰产形势,可在榨利较高时做空,而底部可能出现在2600-2900元/吨区间。总体而言,24/25年度豆粕将经历艰难寻底过程,直到出现供应端的形势反转。


[p=30, null, left]免责声明









欢迎光临 全盛隆发货跟单系统 (http://121.4.39.97/workbbs/) Powered by Discuz! X1.5